第(2/3)頁 “大人!大人!” “你要的模型小的做出來了!” “小的終于做出來了呀!” 木工欣喜若狂,捧著一方木托盤飛快地朝著草棚跑來。 “做好了?” 陳慶登時一驚一喜。 銅鐵鋪子的匠工經過幾年的磨合,對他的意圖領悟的還算透徹。 可趙崇派來的木工、石工就不一樣了。 有些詞匯或者字眼他們聽都聽不明白,辦事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這位木工就是陳慶認定的‘榆木疙瘩腦袋’之一。 “大人請看?!? “小人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終于制成了此物?!? “若有差錯,小人回去改正?!? 木工躬著身子,把托盤高高舉起。 “我看看?!? 陳慶打眼一瞅,就覺得這玩意兒像模像樣。 在后世建個水力磨坊,但凡有點動手能力的,哪怕不請人自己diy都能做的出來。 但是在大秦朝,這卻實實在在是個大工程。 為了防止出現差錯,陳慶特意命令木工制造了這個等比例模型。 “水車,轉軸,這是青銅轉盤?!? “上面是碾盤,中間有孔,讓轉盤和石磨通過插銷固定在一起?!? “哦,中間的轉向齒輪你也弄好了呀。” 這架模型制造的精巧無比,細節十分考究。 一開始陳慶的想法是,以水力驅動轉軸,上置轉盤。 整個傳動機構的樣子大致是‘?’型,帶動下方的石磨運轉。 可工匠們第二天卻找他說,此物‘威力巨大’,恐傷人命。 然后提出了‘?’型的方案。 把主軸、齒輪、轉盤全部放在了地板以下。 只要提前預留出空間,將來維修也不算麻煩。 而且還能解決上料不便的問題。 轉盤在上方,那進料口就要設置的很高,人力搬運起來十分費力。 但如果只有一人高,那就方便多了。 陳慶頓時喜出望外,讓工匠們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實施。 趙崇聽到木工的喊聲,目不轉睛地盯著模型:“這就是水車?” 看起來并不算多復雜,但是卻有種說不出的美感。 “走走走,咱們去實驗一下。”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