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大明春色》
第(1/3)頁
早上慶元和尚來了一趟,又趕著回去了。
昨天的明媚春日已然不見,此時天空灰蒙蒙的,云層很厚。兩輛馬車穿過巷子,朱高煦坐在后面的馬車上,他挑開車簾仰頭看了一眼,覺得天上的雨是將下未下。
沒有鐘表和太陽,連時辰也估算不出,只能憑感覺、眼下大致還是上午。
陰沉的天氣叫人感覺氣悶,又讓人擔心要淋雨。便如朱高煦此時的心境,一顆心懸在空中,只能硬著頭皮,等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按部就班地照著謀劃好的步驟走下去。
馬車很快就行駛到了賣香燭的街道上,朱高煦放下草簾子,只留一道縫,繼續觀察著外面的光景。
走大路上雞籠山的人們,幾乎都要走這條街。街上并不擁擠,但人也不少,有游逛的香客,寺廟的老尼,還有賣蔬菜瓜果、篾器的販夫走卒。人們步履悠閑,東張西望瞧著東西,等馬車過來了,他們才讓路。馬車在這條街上行駛十分緩慢。
就在這時,朱高煦忽然看見一家香燭鋪子里有個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尋貓的那小尼!
鋪子門口,圍著好幾個人,全是男的。其中一個中年漢子臉上布滿了粉刺疙瘩,一臉嬉笑,偏著頭盯著小尼的臉在說著什么。另一個瘦子拿起攤上的一把香在那里拋來拋去,小尼伸手一把奪了過去,朱高煦聽見了她的聲音:“不買便別動!”
難怪今早上沒見著那小尼在寺廟西邊忙里忙外,原來到這鋪面上來了。估摸著雞鳴寺也在這條街上開了鋪子賣香燭……其實寺廟里就有香燭賣,但很多香客都是買好了再上去。
現在那廟里主事的人也確實不怎么講究,多半是覺得小尼姿色絕好,才叫她到鋪面里幫忙,以便吸引游客。
朱高煦冷冷地看了一眼那兩個嬉皮笑臉的漢子,厭惡之感涌上心頭,但此時只得忍了。他在京師本就該低調,并不敢輕易招惹是非、引人注意。
……馬車下山之后,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駛,然后折道向南,往聚寶門那邊走。
他們并未到聚寶門,只來到了秦淮河岸。在一道橋頭,朱高煦和王斌乘坐的馬車便停靠下來。韋達與鄭和的馬車則徑直過河,去了河對岸。
河對岸是一條長街,遍地是酒肆茶樓,河邊正是春景最好的地方之一……韋達與鄭和過河之后,將分別在長街兩頭設哨,守在一家酒肆和一家茶樓里。
朱高煦和王斌則駐足在秦淮河北岸,他們將馬車交給一家客棧的奴仆,便進了客棧。倆人徑直上樓,來到昨天就訂好的房間,然后蹲守在窗前,瞧著橋頭的光景。
手下的鄭和等三人在內城轉悠了兩天,選了好幾處地方。但朱高煦最中意的就是這里,雖然有三條路到河對岸的長街,但李景隆最可能走的路只有橋頭這一條!別的路不是要坐船,就是要先出城門繞一個大圈。
朱高煦和王斌一起觀察著路面,他心里又琢磨了一遍自己的思路……慶元和尚先得到確切的時間地點,接著要告訴另一個人,中間隔了一個環節,然后李景隆才能得知確定消息。此時此刻,李景隆還不一定知道了。
如果李景隆要提前埋伏,或者帶著一群幫手過來,都會被朱高煦的哨點發現;若正在談事時,幫手才過來,也能事先得到預警,雖然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很倉促危險了,但這是無法避免的風險。
何況地點選在內城的公眾場合,李景隆若有意,應該不會拒絕。
朱高煦將客棧房間里的一張圓桌挪到了窗邊,然后從包袱里掏出了一些東西。兩把香,打火石、一副紙筆。王斌看了一眼,轉頭繼續默默地盯著窗外。
朱高煦拿了一只細頸酒瓶放到圓桌上,將一枝香插進去,點燃了。他便開始數橋上的人,只數從北岸到南岸的人數。每過一會兒,他便看一眼香,時不時在紙上寫一個漢字數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德化县|
浏阳市|
茌平县|
古浪县|
永兴县|
藁城市|
沾化县|
营山县|
盐源县|
长治县|
界首市|
屯昌县|
永昌县|
托克逊县|
石阡县|
香河县|
白山市|
峡江县|
泗洪县|
梁山县|
正阳县|
蒙城县|
越西县|
神农架林区|
安仁县|
兴城市|
昌都县|
上杭县|
张家口市|
皋兰县|
长汀县|
博罗县|
常熟市|
墨脱县|
乌拉特前旗|
澄迈县|
军事|
新昌县|
弥勒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