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百零四章 旁敲側擊-《大明春色》


    第(1/3)頁

    太監曹福請旨,先將廢后安置在舊府觀察;以免這種沒走選秀過程的人、萬一出點啥意外,要讓曹福負責。朱高煦同意了,但他又對如此身份的婦人有點好奇,便叫曹福安排先見一面。

    至于隨同宦官孟驥回來的其他人,朱高煦暫且不用親自過問。他們大多只是外藩使者、并非國王,那些人到京幾天之后的下馬宴,也便不用朱高煦親自參與。大明乃禮儀上邦,當然要花些時日,先過一遍招待的禮節。

    于是三天之后,朱高煦便出承天門巡視諸衙,然后去巡視鑄幣廠等地,就可以順便出宮了。

    朱高煦在近侍和錦衣衛的簇擁下,前往察看寶鈔行用庫。

    大明寶鈔已經停印,而改鑄金屬錢幣;但管鑄幣的這些官署衙門、名字還沒變,甚至大多官吏也是原來那批人。負責驗收和提供銀銅原料的“抄紙局”,由工部在管;而鑄幣廠則由“印鈔局”管理,隸屬于央行的官署;戶部負責驗收存放錢幣的衙署,便是“行用庫”。

    另一個機構“寶鈔庫”,已經劃歸了宮中的內府諸庫。寶鈔庫由皇宮諸監、戶部、央行一起管理。戶部收了鑄幣廠的錢幣之后,留下一部分預算的數額,剩下的就送到皇宮里儲存、存放的地方便在寶鈔庫。而央行在統管整個過程的賬目。

    朱高煦一行人巡視的寶鈔庫、屬于戶部,地方就在戶部衙署的后院里。皇帝親自前往,戶部尚書夏元吉當然要來接待。

    夏元吉是個嚴肅而無趣的人。一路上朱高煦與大臣們有說有笑,夏元吉幾乎不吭聲。

    然而當初靖難軍和伐罪軍進京的時候,夏元吉都未曾主動投降;朱高煦父子各一次把他從家里拽出來,他才“被迫”投降,而且有過數次請求辭職的事情發生。所以朱高煦覺得此人挺沒意思、卻仍對他很寬容。

    寶鈔庫的官員介紹了一番庫房的石頭有多么堅固,又說了一陣地基下面也有石料、防備有人挖地道進來偷盜。可此地位于皇城之內,若從外面想挖地道過來,似乎不太現實。

    官員見朱高煦沒有任何異議,又打開了寶箱,順手拿出一條整齊的銀幣來,“請圣上過目,此乃工部木廠供給的木格,一共四種不同的尺寸。每一格可放錢幣一百枚。鑄幣廠與木廠,都采用了守御司鐵廠的統一尺寸,很是準確;放滿一格錢幣,必定是一百枚,咱們都不用數了。”

    朱高煦饒有興致地接過手,瞧了一番。只見這木格很簡單,三根縱向的木條作為骨架,兩側有木楔鉚接;使之形成一個長條形木格子,大概五六寸長。

    官員在寶箱里挑了幾次,又拿出一疊錢幣來。他把木格倒過來,說道:“有一些尺寸剛好的木格,裝滿錢幣之后很緊致,諸位請看。不過大多都有點松動,木廠規定的誤差是只準大不準小。”

    他放下錢幣后,又指著石砌庫房里成堆的箱子,說道,“寶箱也是工部木廠定制的,有四種不同的顏色,分別裝一文、五文、十文的銅錢,以及六十文的銀錢。”

    朱高煦隨口問道:“這么多箱子都是滿的嗎?”

    “回圣上話,都是滿的。附近的另外三個庫房也是滿的。”戶部官員說罷,趕緊走過去,忙活著把一個個箱子都打開讓朱高煦瞧。

    朱高煦回顧左右道:“國庫日漸充盈,諸位克己奉公,皆有功勞。”

    眾人陸續附和著,有人又說是圣上治國有方,有人說大明已有盛世之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泗阳县| 洛川县| 长春市| 宁晋县| 赤峰市| 二手房| 巫山县| 平舆县| 曲阳县| 巴南区| 宜君县| 科技| 镇坪县| 颍上县| 浪卡子县| 阿城市| 洛阳市| 工布江达县| 南投市| 扶余县| 进贤县| 汤阴县| 游戏| 大厂| 靖安县| 隆德县| 宁陕县| 富民县| 上高县| 宁德市| 邳州市| 辰溪县| 夹江县| 犍为县| 台安县| 昌都县| 岳普湖县| 玉环县| 秀山|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