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落西山,冷從天上來。 尚還明亮的穹宇,已經(jīng)有了一彎皎潔的殘月高懸其中。 將所有的門窗盡數(shù)關好,南瀟將衣柜移開,掀起地上的木板,一條幽深的地道呈現(xiàn)于眼前。 彈指間,一道氣勁劃過燭火,昏黃瞬間消失,只剩下濃重的黑。 南瀟輕車熟路,蓮步輕移,順著臺階往下走。 整個密道竟也不暗,兩側(cè)鑲有散發(fā)著微弱白光的方形石塊。 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弄出夜明珠。 毫無疑問,在凡間,能夠夜間照明之物,無一不是價值連城。 但在青崖福地,這些石塊,并不算罕見。 對于一些對光敏感的草藥,或是為了增產(chǎn),夜晚必須要有比遙遠皓月還要明亮的“太陽”。 于是乎,在一些特別的藥園中,夜間亦是燈火通明。 因此,能發(fā)光的方形石塊,并不算貴。 這些錢,對經(jīng)營了九年藥園與煉丹的南瀟來說,不值一提。 于是乎,在這一處狹窄的密道內(nèi),竟有十多塊熒光礦石。 越往下走,腳底的土壤越是暄軟。 熒光有色無溫,少風卻冷,濕氣更重。 南瀟走得并不算快。 這些年的挖掘,她不知道自己廢掉了多少鐵鍬,更是將碎石與泥土一簍一簍往后山上倒。 雖然手上一直用元氣覆蓋,并無肉繭,但此時手心的汗水依舊在流。 這雙手,是在緊張嗎? 還是在感慨著這處密道的來之不易? 南瀟忍住眼淚,一步步走下臺階,向著更亮處邁進。 哪怕她的心臟在撲通撲通狂跳,即便她的雙腿早就有些發(fā)軟。 南瀟依舊步履堅定。 路在下方。 道往更高處。 半刻鐘后,南瀟已經(jīng)恢復了從容,淡定地來到一處空曠的石室內(nèi)。 石室的內(nèi)觀有些特別,像是半個饅頭,又像是飯碗倒扣于桌。 底部為一個圓形,占地不算大,約莫著能容納數(shù)百人。 上有圓弧穹頂,四方鑲嵌著夜明珠,正中畫著一輪薄如蟬翼的青色明月。 順著明月往下看,只見在那地面圓心處,有一個方圓約十米、高三米的巨大石缸。 石缸表面既不平滑也不規(guī)整,像是孩童過家家時隨手一捏出來的玩物,做工很是粗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