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九十五章 蒸汽機-《皇朝夜行》


    第(2/3)頁

    “你會?”

    李庸記得這個王單以前只是一個普通工匠而已,專業就像后世的鈑金工一樣,雖然是他搞艦艇建造的,也知道鉚接是工業時代使用最廣泛的金屬連接方式,它比起傳統的鍛接要來得便捷可靠,強度也夠大。特別是在造船領域,鉚接一直到二戰還是主要的造船工藝,連大和這樣的巨艦,也是用一個個鉚釘連接起來的,只在很少的非關鍵部位使用焊接技術。

    “我們的老祖宗就懂的榫接,我也是平時沒事做的時候,我又有點興趣,研究了一下不少鉚接的知識,經常自己試試看。然后加以練習,現在可以說完成能做到鉚接技術沒有問題。”

    王單聳聳肩說道,李庸知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焊接技術日新月異,最后在很多領域都取代了鉚接,以至于這門技術在現代已經很少有人掌握了。李庸記得很清楚,當年上海外白渡橋拆除整修的時侯,安裝鉚釘的工人是很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的。

    “那接下來就全看你了。”

    海永久拍了下他的肩。

    “別,鉚接的活我一個人也干不來。最少得兩個人一組才能工作。還要有專門的設備。”

    王單比劃著。

    “行,我調幾名機械工匠跟你學。”

    王單當即在研究所里開起了學習班,李庸調了幾塊鐵板和鐵梁過來,供他做示范用,根據他開出的單子,工坊首先為他加工制造了整套的設備:包括錘子、帶風箱的起便火爐還有鉚釘,鉚接一般要先對材料進行機械鉆孔,然后要需要連接的板材重疊起來,鉚工一般是三人一組,一個鉚釘加熱工,他先將鉚釘在火爐中加熱到發紅,然后用鉗子將鉚釘遞給鉚工,由鉚工將鉚釘敲入鉚孔鉚上,由于火爐的可攜帶性不佳,在建造大型的鉚接件的時侯,加熱工遞送鉚釘的時侯是使用甩出去的方式,這樣無論是甩得還是接得,都要一手雜技般的技巧才行,無論要鉚接的器物有多大,哪怕是大和這樣的超級居艦,它的艦體也是這樣由鉚接工們一錘一錘的鉚接建造起來的。

    “這么搞,我們得培訓多少鉚接工才夠?”

    李庸看到他們花了好幾分鐘才搞定第一個鉚孔的時侯發出了感嘆。

    “慢慢來,這也是技術活。”

    林寶目睹了這一場面,他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蒸汽機期望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王單大概看出了大家的失望情緒說道。

    “我們不是有水壓空壓機嗎?”

    “對。”

    “有水壓空壓機的話,鉚接工作可以省力很多,這個錘擊過程可以用空壓機驅動的氣錘做。就只需要一個鉚工。”

    “將來工業水平上去了,我們還可以用液壓鉚接機,不過這個有難度,我們先手工湊合湊合好了。”

    王單自言自語的說道,李庸有點想掐死他,他娘的,老子還想要焊接呢,誰給我?我還想要內燃機,要電力,這又誰給我,不要以為看了幾本老子寫的書就飄了。就這樣第一屆鉚接工培訓班就開始了,根據王單的要求,從學徒中抽調了部分年輕人來當鉚接加熱工,也算是間接培養鉚接人才的工作了,掌握了鉚接技術,就意味著可以制造蒸汽機的關鍵部件――鍋爐,無論采用哪一種形式或者原理的蒸汽機,一臺高效率的鍋爐顯然是蒸汽機的核心部件之一,鍋爐的作用還不僅在于為蒸汽機提供動力,工業上需要的熱水、蒸汽和溫度,都需要鍋爐來提供,鍋爐就原理本身來說很簡單,瓦特蒸汽機使用的車箱式鍋爐差不多用了一百五十年,直到1850年還在發揮它的作用。當然它的熱效率很差,李庸的研究所打算制作的是當時比較成功的一型設計,1844年發明的蘭開夏雙煙道型鍋爐,隨后被廣泛的運用,經過不斷的設計、材料方面的小改進之后,它為現代工業一直服務到20世紀,蘭開夏鍋爐的容量較大,能夠提供穩定的蒸汽流,它是常壓鍋爐,不能提供高壓蒸汽,因此在蒸發功率上比較弱,使用上也比較受局限。不過它的技術簡單成熟,制造也無難度,是用低碳鋼板鉚接,不過也可以用輥制的熟鐵板制造,對于已經能生產出低碳鋼板西山鋼鐵工坊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為什么不試制火管式或者水管式鍋爐?這個難度不會比蘭開夏鍋爐大。”

    火管式鍋爐是1829年由法國人塞甘和英國斯蒂芬森公司發明的,當時是用在蒸汽機車上的。火管式鍋爐和隨后的水管式鍋爐能夠產生非常大的蒸汽壓力,這對于滿足大型船只、機車乃至發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武乡县| 襄垣县| 监利县| 崇左市| 琼结县| 莎车县| 轮台县| 阳春市| 安顺市| 临高县| 博兴县| 农安县| 柏乡县| 阜新| 高台县| 德令哈市| 余庆县| 大城县| 江口县| 兴隆县| 双流县| 海阳市| 晋中市| 天门市| 通江县| 铜山县| 龙胜| 工布江达县| 丘北县| 承德市| 泰宁县| 个旧市| 普格县| 师宗县| 鹿泉市| 吉水县| 安顺市| 温宿县| 辽宁省|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