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或者說,歷代方丈均有失職。
天龍寺明面拿出來的最強傳承、最強武技、護寺絕學,便是六脈神劍。
六脈神劍需要渾厚功力,單獨一人很難修成,六人各用一脈組成劍陣,湊齊六個符合要求的也不容易。
看起來似乎限制極大,但六脈神劍不止是凝氣成劍,是有劍法的!
把這些劍法單獨摘出來,結合段家家傳劍法,手持寶劍,擺布劍陣,不也是絕好的比武爭勝手段?
不要說和尚不用劍,少林諸多高深陣法中,便有達摩劍陣、羅漢劍陣。
想想全真教怎么做的?
射凋時期七人天罡北斗陣,神凋時期已是九十八人正反天罡北斗大陣,甚至能夠以陣法對抗蒙元鐵騎。
再看看少林怎么做的?
少林寺的羅漢陣,有五人的小型羅漢陣,有經典的十八羅漢陣,有大型的一百零八羅漢陣、五百羅漢陣!
天龍寺是大理皇家寺院,以大理一國之力供養,莫說六人劍陣,便是三十六人,三百六十人,又有何難度?
功力跟不上,上裝備啊!
反正若是李瑾瑜經營,六脈神劍早就分別拆解、分別傳下、分別布陣,至少弄個三十六人陣法出來。
雖然大理無心擴張,能夠偏安一隅已經足夠,但如果劍不夠鋒利,想要求一安居之所,終歸也不過是妄念。
商談了一會兒吐蕃之事,本因方丈讓段譽陪兩位貴客,本參則是去參悟六脈神劍,修行六脈神劍劍陣。
六脈神劍劍陣需要六人,天龍寺明面高僧是五人,段正明沒來,段正淳功力不如,用誰來補足那一人呢?
當然是——段智興!
段智興是段正明胞弟,年輕時也曾闖出過一些名號,不過由于家中出了些變故,心灰意冷之下出家為僧。
法號——一燈!
在一陽指的修為上,一燈大師已經修行到了上三品,比之段正明、段正淳之類,還要更勝一籌。
事實上,早在接到鳩摩智信函的時候,一燈大師便已經在參研劍譜。
這里要說一下,有人覺得鳩摩智能打五個老和尚(本因,本觀,本參,本相,加上段正明),其實是錯誤的。
原劇情中,五個老和尚先給段譽輸送大量真氣,隨后研究六脈神劍,初學乍練,不足一日,鳩摩智已到。
限定使用六脈神劍的情況下,戰力自是大大降低,假如取消限定,便是只用段家劍法,鳩摩智也必敗無疑。
過了約莫大半日,忽然聽到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緊跟著,本因方丈著人來請,便知鳩摩智到了。
密宗各大分支,諸多祖庭均在吐蕃境內,只不過那些高僧多半潛隱。
鳩摩智相貌寶相莊嚴,佛法武功均是一流,又有名利之心,便被推舉出來處事,鳩摩智對此也是樂此不疲。
這點和少林很相似,玄慈并非佛法武功最高者,只不過是那些潛修的老和尚,從后輩中選擇的處理事務的。
可以理解為——總經理!
……
“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枯榮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大師好定力也。”
“明王博學精深,名不虛傳。”
枯榮大師修行的禪法名喚“枯榮禪功”,能夠把自身生機收斂為一點,必要時再爆發出來,可以隱藏氣機,提升生機,增強韌性,防御力極高。
此法亦出自于佛理。
世尊釋迦牟尼在拘戶那城婆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
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
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槃本相:常、樂、我、凈;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凈。
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禪法,卻只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
禪功不到家,被人一言提及禪功佛理,內心自然多有震顫。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這又不是什么大秘密,只要提前探知到情況,細細思索一番,便可得知其中禪理。
鳩摩智炫耀一波佛法,轉頭看到禪房內還有三個年輕人,兩個貴公子,還有一個則是苗疆打扮的女子。
李瑾瑜道:“江寧縣子李瑾瑜,見過吐蕃大輪明王,久聞明王名號,今日得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何君琪道:“苗疆何君琪,見過吐蕃大輪明王,我沒聽過你的名號,不過你這大和尚確實很像是高僧。”
段譽正要開口,枯榮大師一把拉住了他,傳音道:“看六脈神劍劍譜。”
卻原來,枯榮大師由于修行枯榮禪功,身體已然半枯半榮,一半是正常人類體態,一半卻枯瘦如骷髏。
為了防止嚇到人,枯榮大師一向都是背對著人,此刻這么一拉,段譽也成了背身,正好遮擋劍法圖錄。
鳩摩智略一思索,道:“原來是公子榜第七的玉絜公子,久仰久仰。”
“虛名而已。”
“不知公子在此所謂何事?”
“此地乃佛門圣地,本不該提及官職爵位,但慕容博乃我大周叛逆,大師執意祭奠于他,卻是有些不妥啊。”
“呵呵,就算是薛仁貴,也不能讓中原的法,管我吐蕃的事務,不知左武衛大將軍王孝杰,最近如何了?”
“王將軍好吃好睡,每餐飯要吃三斤肉,卻不知論欽陵如何了?我大周有幾個人,很是想念哥哥、父親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