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論是古陵逝煙,還是鐵飛花,都忍不住真心實意的贊嘆,李瑾瑜四下認真看了看,不由得有幾分失望。
廣成子的法軀并不在這里!
軒轅黃帝的老師,上古先賢廣成子在此地得證破碎金剛,陽神遨游無邊無盡的宇宙,留下數千年不朽的法軀。
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悖論。
廣成子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古人,他破碎金剛的時候,顓頊還沒有即位。
顓頊之后是帝嚳,帝嚳之后則是堯舜禹,禹建立夏朝,商朝取代夏朝,周朝取代商朝,期間足足有幾千年。
可戰神殿內部的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自于《道德經》。
《道德經》是周朝的作品,距離廣成子那個時代,晚了千多年時光,怎么可能出現在戰神殿之內呢?
唯有一種解釋,便是老子騎青牛過函谷之后,進入過戰神殿,把自身法道雕刻于墻壁上,這才有了那幾個字。
以老子的絕世修為,再加上數千年的衍化,文字和墻壁已經渾然一體。
反正李瑾瑜看不出任何缺漏,甚至覺得建立戰神殿的時候,這些文字便已經存在,也可能是某位先賢寫的。
比如倉頡!
一切有關文字的鍋,倉頡都能夠穩穩地背住,無字天書都能背得動!
有關文字的猜測,如果實在不知道是誰寫的,那就默認是倉頡寫的。
免得想太多,因此而生出心魔!
至于廣成子的法軀,應該是被關七帶走安葬,換而言之,關七已經進入過戰神殿,以關七的絕世天賦……
難以想象!
鬼知道他領悟了多少!
如果世間真的有戰神,江湖中最符合這兩個字的,很明顯就是關七。
朝堂?
朝堂當然是李靖啊!
在那個時代,李靖就是兵法方面的獨孤求敗,縱橫天下,所向披靡。
李靖打的那些仗,乍一看似乎沒什么特殊的,細細研究卻會發現,這特么是怎么打的?這特么也能打贏?
就連虛若無那等高傲之人,對此也是自認不如,而且是遠遠不如。
思索這些沒什么意義,找尋適合自己的浮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某些浮雕純粹是圖畫,某些則是有注釋。
比如三十六號浮雕,就寫著:
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太極,太極本為一,因小成大小,因意成內外。
這些注釋怎么形容呢?
李瑾瑜總覺得有太玄經的感覺。
觀看浮雕蘊含的武道精要即可,若是太過執著注釋,很可能舍本逐末。
就在李瑾瑜觀看浮雕之時,又有三個幸運兒到了戰神殿,正是蕭秋水、金世遺、郭靖,三人渾身浴血,顯然經歷過不少殺戮,但卻連輕傷都沒有。
看他們身上散溢的藥力,應該是在激戰之余,吃到了某些天材地寶。
根據李瑾瑜預計,進入驚雁宮后的每一條通道,都能進入戰神殿,只不過有的比較難,有的相對比較簡單。
李瑾瑜走的眾元殿這條路,應該屬于最簡單的道路,相應的,能夠尋到的天材地寶、武道精要也是最少。
現在不是詢問的時候,出去之后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分析,李瑾瑜快速告知戰神圖錄隱秘,讓他們自行找尋。
三人都是有大氣運的,且都是悟性超卓之輩,很快就找到合適的浮雕。
蕭秋水觀摩的是一幅雨滴浮雕,金世遺觀摩的是一座巨山,郭靖的表現最是奇葩,他觀摩的竟然是“戰神”。
沒錯,郭靖沒有看戰神圖錄,反倒是對著乘龍下凡的戰神凝然出神。
這也正常。
郭靖是什么悟性?
參加華山論劍,看到華山南口的十二株形如飛龍的大龍藤,就能想到根據這些大龍藤,創出古拙雄偉的拳招。
古往今來游覽華山的何等之多,參加華山論劍的五絕乃是當世絕巔,但有這般想法的,唯獨郭靖一人而已。
郭靖覺得圖錄與自己無緣,反倒是戰神頗有緣法,實屬最正常的事情。
沒準有人看著半空的大光球,覺得大光球與自己最為有緣,或者看到玄武背后的星圖,便在玄武像旁邊頓悟。
戰神殿珍貴的,不僅僅是四十九塊浮雕,也不僅僅是戰神圖錄,還有經歷數千年時光,凝而不散的武道意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