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局已定-《諸天影視劇變》
第(3/3)頁
若是林昊知道他們的想法,絕對會大呼冤枉。
因為他并無威脅之意,只是想要維持汴京城的治安,保護他們全家老小的安全而已!
就這樣,經過古老的三請三辭儀式,林昊答應了登基稱帝,于是所有人都開始籌備林昊的登基大典。
林昊之所以要搞這個三請三辭,而不是讓小皇帝寫個禪位詔書,自然有他的目的了。
如果林昊是接受禪位,那在一定程度上,是繼承了大宋的江山和道統。
而林昊這個三請三辭,然后直接登基,代表了他的道統,取代了大宋的道統,而不是繼承大宋的道統。
聽起來有些繞口,但這代表了王朝更替的本質。
看看封建時代,禪讓出來的那些王朝是什么樣子:
王莽建立的新朝,一世而亡;
司馬炎建立晉朝,被匈奴人滅亡;
楊堅建立的隋朝,二世而亡;
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先被金所滅,后又被蒙元滅亡;
總之,禪位的皇帝大多沒有好下場,而接受別人道統的王朝,大多也沒有好下場。
所以,盡管有些封建,嗯~,不過這里好像就是封建時代,因此林昊也沒準備搞什么禪讓,而是直接重建道統。
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為,林昊已經掌握了大宋的底層(州、府)根基,擁有重新建立一套統治的基礎。
不會像趙匡胤一樣,需要靠后周幼主寫禪位詔書,穩定地方局勢,還要防止各地反叛!
而之前,不管是兗王和邕王的二王叛亂,還是剛剛結束的三王叛亂,為什么他們謀朝篡位會搞得那么糟糕,而且非常輕易的就失敗了。
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明白一點,那就是林昊不僅掌握這軍隊高層,甚至還掌控這軍隊中下層。
因此他們拉攏軍方上層篡位,若是平常倒也罷了,但他們面對的是林昊,軍方第一家族,因此拉攏的效果是極其有限的!
而林昊則不同,不論是軍權還是政權,林昊都是直接對其根基下手,而不是通過拉攏幾個高層進行的政變。
而林昊的這個根基,不是現代所認為的最底層的老百姓,而是州府一級別的政權。
因為林昊不認為自己是個偉人,沒有那種改天換地的能力,況且這是個純純的封建時代,沒有那樣的群眾基礎啊!
還有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反正林昊是沒準備改變的!
不為別的,就因為這個時代女多男少,為了廣大女性能有個男人疼愛,林昊堅決不改這個制度!
回到正題,雖然林昊按照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來玩,但也對著基層政權進行下手更替,從而達到和平顛覆的目的。
嗯,不是顛覆,是取而代之的和平過渡!
當然了,林昊知道普通的百姓,才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根基,因此林昊在獲取政權的時候,頒布了許多施恩普通平民百姓的政策!
沒別的,就分土地!
很多人以為造反很簡單,帶著一幫子將士,殺了皇帝,然后登基稱帝就建立新朝了。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毫無疑問,肯定不是這么簡單!
那這樣做能成功嗎?
答案是,肯定有成功的!
但看看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王朝之一的大漢,在立國之初備受欺凌。都被匈奴欺負成什么樣子了。
而另一個強大的大唐帝國,在立國之初,被突厥打下了城下之盟,李世民也只能咬牙忍耐。
是他們立國時,皇帝不夠英武嗎?
肯定不是,不然他們也不會硬生生打出一個漢唐盛世,那他們為什么被欺負呢?
答案很簡單,經過長期的戰亂之后,民生凋敝,國力衰微,不是打得過打不過的問題,而是沒有國力繼續打下去,被人欺負了,就只能忍氣吞聲!
而如今的情況跟漢唐何其相似,北方強大的遼國,南邊交趾,西南是大理,西面是吐蕃,雖然西北的西夏被林昊滅掉,但也讓這里完全與遼國接壤。
如果不管不顧的打一場滅國之戰,就這樣的外部環境,國力必然一再受損,可想而知將來會面臨什么結果。
到時候是讓自己的皇后,給那些蠻子寫信稱妾?還是認個大臣的女兒嫁給他國和親?要不然跟人簽個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