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按照之前林昊給劉婉出的主意,林昊會在軍方上進行全力支持,幫助劉婉篡奪趙宋的江山。 這樣是為什么劉婉的行動,一直都非常成功的緣故,不僅毫無掣肘,并且各方都極為支持她,成功的讓她當上了女帝。 甚至林昊還開玩笑說,未來當女帝的小白臉。 按原本的計劃,等劉婉徹底拿下趙宋江山后,林昊也徹底平定北方遼國和西夏。 到時候兩國合二為一,完成中華的統一,也能成就一番佳話。 但這時候林昊發現,隨著登臨帝位成為女帝之后,劉婉并不是很樂意跟林昊合并了。 畢竟自己都當皇帝了,再成為林昊的胯下之臣,劉婉心中就有些不樂意了。 雖然沒有明確的拒絕林昊的合并要求,但也沒有立刻答應,只說目前大魏境內還有很多反對勢力尚未清理。 對于劉婉的態度,林昊自然一清二楚,畢竟林昊不僅有精神標記,還有降臨和附身技能,這些事情根本瞞不住林昊。 雖然林昊可以使用技能,強行讓劉婉將大魏并入大乾朝,但林昊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一個國家的成立終究需要血與火的錘煉,否則就像趙宋一樣,因為是被軍方來個黃袍加身,因此總是強硬不起來。 雖然本身就是趙匡胤策劃或者暗示的,但后期讓文官打壓武將的政策,屬實是在自毀長城。 畢竟得來的太容易的東西,不珍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林昊認為,統一指揮戰有必要來一次血與火的錘煉,只是需要盡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傷亡而已。 因此林昊的腳步,不會就此停歇。 隨后林昊點齊了三路大軍,分別從河西走廊、大同、北平三地出發,一路南下進攻大魏朝。 不過對于大魏朝,林昊采取的是蠶食的辦法,一方面是因為畢竟都是自己人,不宜制造過多的傷亡。 因此河西走廊這一路大軍,除了徹底占領河西走廊之外,主要是牽制西軍。 畢竟此時西軍的戰斗力也是相當強的,等將來大勢已去,自然可以將這支軍隊收歸己用。 至于其余兩路大軍,則一舉拿下了河東路和河北路,也就是黃河以北的地盤,并且陳兵黃河,與汴京隔黃河相望。 但林昊的軍事行動就此停止,隨后派人跟大魏議和,大魏將黃河以北的地盤盡數割讓給大乾朝,就此雙方劃定兩國的邊界。 隨后兩國局勢就此穩定,進入了一段和平時期,主要是林昊需要派人接手管理,這方面林昊早就培養了一套流程。 但這個和平時期顯然并不長久,大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開始籌備國都南遷的事宜。 經過半年的考察和籌備,大魏朝將國都南遷到了臨安府,也就是原本南宋的國都,顯然準備走南宋的老路。 當然,林昊絕對不承認是自己讓人在進行引導,因為這是林昊親自附身降臨后,進行的引導,為的就是讓大魏將南宋的道路走一遍。 而就在大魏搬家的時候,林昊已經派出官員掌控了林昊帶軍打下,或者大魏割讓的這些領土。 隨后林昊讓船只走海陸,來到大魏南方采購糧食運往北方,一方面平抑糧價,一方面恢復生產。 等大魏遷都之后,林昊再次集結三路大軍,河西走廊大軍一直未動,東路大軍打下了山東,中路大軍一路向南打下了汴京。 雖然國都已經遷移,但前國都被攻下,對大魏朝各地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隨后東路大軍再度往南,卻只是跟大魏進行大軍對峙,目的和當初的河西走廊牽制西軍一樣。 只不過這次是東路大軍牽制捧日軍、拱圣軍、驍騎軍,這時候除了西軍之外,就屬這三支軍隊戰斗力最強。 因此林昊主要是對他們進行牽制,而真正的戰斗卻是中路大軍,向陜西進發夾擊西軍。 很快在林昊沒有動用技能的情況下,成功的勸說西軍歸順,對,不是投降,而是歸順林昊的大乾朝。 畢竟此時西軍面臨的情況是被兩面夾擊,朝廷南遷的同時,前國都被大乾打下來。 面臨這樣的困局,西軍這才屈服林昊,而且林昊承諾他們不是投降,而是歸順林昊的大乾朝。 隨后林昊讓西軍建功立業,讓他們立刻集合,然后一路向南拿下蜀地。 而林昊原本的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則接收陜西路的地盤。 在西軍拿下蜀地之后,林昊的戰爭腳步再次停下,隨后又是接管新得到的地盤,還要進行休養生息。 不過還好的是,陜西路這邊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戰爭,山東路的破壞也很小,恢復起來也很快。 隨后經過一年的休整,林昊再次集結軍隊,而這時候劉婉派來使者,意思是同意將大魏并入大乾朝。 不過林昊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反而讓劉婉繼續抵抗,不過林昊要求劉婉對境內的世家,進行有計劃的打擊。 劉婉無奈,其實她早就已經知道,早就不是林昊的對手,看林昊打仗的章法,真的是打下一塊地就消化一塊地。 等基本穩定之后,再度對大魏進行蠶食,不,這也已經不是蠶食了,而是鯨吞。 隨后就是垃圾時間,而林昊也懶得親自出征了,直接任命國內的將領繼續南征北戰,還是要留點戰績給這些勛貴刷經驗。 于是經過兩年的戰斗,林昊一舉將搬遷到南越的大魏打下來,就此大魏滅國。 而原本打下蜀地的西軍,被林昊派往遼西走廊,剿滅吐蕃和回鶻,一路大軍北上清理了女真的頑固分子,同時也在女真建立了統治。 一路收服了北面的蒙地草原,介入蒙地的部落紛爭,斷絕了蒙兀崛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