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來的劉光天可以說是在他們眼皮底下長大的,是什么樣子他們一清二楚,但經過這幾天的相處,卻發現他待人和氣,對他們兩口子真誠,做事周全,性格既開朗又沉穩,一點沒有印象中經常被打的膽小畏縮,輕浮毛躁。 剛才的表現更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讓他們驚喜。 易中海則又想到一件事,忙叮囑道:“光天要考中醫的事,沒考過前你千萬別跟院里那些老娘們說,免得影響光天的學習。” 一大媽沒好氣的道:“這個還用你說?我早就想好了,別人要問,我就說他找同學玩兒去了。” 易中海放下心來,道:“那就好。睡覺吧。” 兩人停止了交談,閉上眼睡覺。 外屋,劉平的意識則進入了新房空間。 在確定要成為中醫后,他已經拆開了那兩只箱子,把里面的買的醫書都整理了出來。 這些醫書從作為理論基礎的《黃帝內經》,到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再到后世名醫,如清朝葉天士的《溫熱論》、《未刻本葉天士醫案》,建國后的國醫圣手莆輔周先生的《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還有中醫院學生所用的教材,診斷學、藥學之類,等等,足有六七十種。 這些書加上他電腦里存的電子文檔,幾乎涵蓋了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有真材實料的所有中醫方面的書籍,加上爺爺在世時給他打下的基礎,足夠他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的,按道理不用再多此一舉去圖書館的。 但是,中醫同樣是發展的,有些后世認為正確的內容和理論,現在卻未必一樣——他將來給病人治病的時候可以用后世經過驗證的方法,但考試卻要按這個時代的來。 因為爺爺在世時對他的教導打下的基礎,他看這些醫書幾乎不怎么費力,但他并沒有真正行過醫,為了日后能夠正確的給病人治病,他決定以后每天都要抽時間閱讀這些醫書。 …… 紅星軋鋼廠是部屬的萬人大廠,易中海又是工人中最頂級的八級鉗工,辦借書證的事很順利,當天就領出來了。 摸著那本只有幾頁紙的白皮小冊子,一大媽臉上卻透著淡淡的不舍和傷感。 易中海詫異的問道:“借書證辦下來了,你怎么還不高興了?” 一大媽看了一眼在外面洗手洗臉的劉平,嘆氣道:“這幾天我們娘倆天天在一起,他以后去圖書館看書,我就要一天都看不到他了……” 易中海好笑的道:“光天都這個歲數了,他學東西是正事,你總不能像小貓小狗一樣拴在腿邊吧?” 這時劉平洗完臉走進屋里,看到一大媽的表情,稍微一想就明白她舍不得,就走過去直接拿臉貼到她臉上,同時笑道:“怎么了,干媽是怕以后白天看不到我,舍不得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