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休整期的第二十八天,下午的3點25分。 地點:魯省的首府泉城,一個在后勤序列中,被稱呼為‘第153研究所’的所在(作者瞎扯的,大家不要較真)。 這里是一家郭嘉級別,專門研究抗彈材料及制品防彈衣、防彈背心、防彈胸插板、車用防彈板、防彈盾牌、防彈陶瓷板等產品的地方。 此刻在一間高級的實驗室中,研究所的總工趙剛,在取下了鼻梁上有著厚厚鏡片的眼鏡之后。 一雙手的手指,用力地在太陽穴上揉了起來,很是有些疼痛的模樣。 沒辦法!有鑒于在當前環境下,風聲越發緊張的一些情況。 最近上級部門,希望他們153所能在單兵防彈材料方面,可以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具體上,就是需要達到了重量更輕、防護效果更好、價格上也不能離譜,這樣一些的要求。 只是上級提出要求的時候容易,下面的研究所想要達到相關的要求,卻是相當的困難。 以至于趙剛帶著研究所的一眾精兵強將,天天加班熬夜,連續奮戰了半個月的時間后,目前卻是沒有什么太大的進展。 也是在這一個時候,一個年輕的研究員捧著一個打開紙箱走了過來。 對著他開口說到:“趙總工,保安部那邊送來一個你的快遞,從地址上來看,應該是從蒙省x大寄送過來的。 里面已經檢查過了,沒有什么危險和可疑的物品。” 在聽到了這樣一個說法,趙剛有些混呼呼的腦殼才是反應了過來。 自己在蒙省x大工作的老朋友李云,大約在三四天前給自己打了一個電話,說是無意中在實驗室中合成出了一種新材料。 這樣一種新材料,在防彈能力上應該不錯。 說是應該不錯,那因為他們那里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大學,連做個小手槍對著開火的實驗都困難。 更不要說,能用長槍短炮這些更強的裝備,對著不斷開火了。 因為這樣一種新材料的防彈效果上限是多少,連李云自己也不是多么清楚。 他打了這一個電話過來,目的也是想要讓趙剛幫忙測試一下;畢竟在153所這里,可是有著各種主流槍械,以及幾乎所有的單兵反裝甲武器,可以用來進行實驗。 對于這個要求,趙剛果斷地答應了下來。 雖然這一種所謂的新型材料,他并沒有寄予一個多大的期望。 倒也不是他看不起,李云這個老朋友在研究上的能力,而是他知道開發出一種全新材料,所涉及的驚人難度。 他們這么大一個研究所,這么多的人員,每年這么多的經費下來。 本質上,其實都是在摸著山姆大叔過河,在追趕對方的最新一些科技了;實際上的全新材料,真心沒有弄出來多少。 要說一個大學博導,帶著一些苦力一般的學生,能弄出一個優質的全新防彈材料,不是說一點都不可能,只能說可能系極低。 想到了以上的情況之后,趙剛信手接過了沒有多大的快遞盒。 僅僅是看了一眼其中的東西,他原本就是沒有抱以了多大的期待,更是到了幾乎一點都沒有的地步。 為啥?里面一共是五件外套,粗劣的縫制手藝不是重點。 重點是太薄了一些,完全能用薄如蟬翼來形容,估計整件外套用力捏在一起,都只有一個雞蛋大小。 要不是提前幾天,接到過老朋友李云的一個電話,搞不好趙剛他都會以為這玩意,是一件夏天穿的長袖防曬服,還是超薄款的那一種。 以趙剛的認知,要說這薄薄的玩意能防彈,完全是在有點侮辱著他的專業知識了。 只是想到了老朋友李云平日的為人,還有在材料科學方面的造詣,若不是性格過于剛強了一些,說不定現在名聲和職務這些,比起自己還要更高的這樣一點。 本著既然都答應了幫忙,順帶著自己現在腦殼一團糨糊一般,剛好趁機去放松一下。 趙剛起身后,對著實驗室中的那些年輕研究員,嘴里說出了一句:“小衛、小蔣,拿著箱子跟我去一趟靶場……” 21分鐘之后,趙剛用著大拇指和食指,捏著自己大腿的嫩肉之后用力扭上了一把,瞬間產生的劇疼,讓他嘴巴都歪了起來。 不過就算這樣,在趙剛的臉上依然是帶著笑容。 了不起這樣的笑容,配合著他疼歪了的嘴巴,讓外人看起來那叫一個詭異無比。 只是如今現場的七八號人,根本就沒有在意這樣的一點,因為眼前發生的一幕,場面實在是過于驚人了一些。 說上一句,有些顛覆了他們對于材料科學的認知,都是一點不過分。 只見在一個加裝了感應器的仿真人靶子上,套著一件單薄的外套,在連挨了m9伯萊塔手槍,三發9毫米口徑子彈后, 看起來明明用手指頭一捅就破的外套上,連一個被打穿搶眼都沒有。 更為重要的是,在靶場上一個偌大的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著一些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數據:127.3n、131.6n、125.5n。 以上的數據,代表著靶子在受到了槍擊后,所承受到的一個沖擊力。 其中n,也是牛頓的意思。 也許外行人對于這一個數據的感受不明顯,但是趙剛等人卻是非常清楚一點: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只有承受著瞬間超過了600n的沖擊力,才會造成骨折等情況。 那也就是代表著,我軍戰士只要穿上這樣一種防彈衣,挨上一發手槍彈屁事沒有。 趙剛不愧是153所的總工,就是比起了身邊的研究人員更為淡定。 根據眼前不科學的場面,就算是意識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那真的是研究出了一種不得了的東西,一種絕對能讓上級滿意的好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