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百姓不用那么累,就少生病,糧食也能省下,或者多出來的工夫,哪怕織幾條麻袋也好。 他休息一會兒,找大臣開小會。 …… 下丘村中,官員們同樣吃撐了,走時帶上烤鴨回去分別人,家里的親人更不能忘了。 一同帶走的還有熏魚和魚干,吃一部分,剩下的幫村子換草。 他們沒有其他實物的東西來回報下丘村,只能看下丘村需要什么,立即配合,政策上不存在問題。 “知縣。”回程的路上,關縣丞打了個飽嗝:“村子想蓋新房子,沒人手和時間,咱們找還未服役的人幫忙?” “嗯?”李知縣扭頭看自己的同僚。 關縣丞回一個肯定的眼神:“被找的人想來會高興,離著收稻子還有段時日,農閑。” “對呀!他們來干活,村子給吃的,還會送東西。”鄭主簿附和。 王典史只管點頭,支持,萬分支持。 “倒是行,收稻子的時候他們回去,一個個說不定吃胖了呢!” 李知縣認為縣丞的提議可以,換一處地方他絕對不敢這般操作。 憑什么讓別人來給一個村子蓋房子?下丘村他不怕。 下丘村給大明的東西太多了,宮里都允許自己這些官員去吃、去拿呢! 何況被找的服役之人,他們只要吃一頓飯,必然開心,得感謝自己這些官員。 不信看看趕車和搬運的五十個人,笑容是發自內心的,一人額外送一只烤鴨讓帶回去讓家人吃。 荷葉餅等東西全準備妥當,回去用刀切了肉直接卷,再弄點水煮湯即可,鹽都給準備了。 這他娘滴還叫服役?他們把后來給的熏魚和魚干換糧吃。 晚上回去后,打火把割草,第二天帶家人到城外指定的地方換魚干。 魚干給家人,他們自己趕車、跟車送到下丘村,路上輪換著睡覺。 只要不耽誤農活,讓他們一直干下去他們也愿意。 …… 李知縣等人天剛黑時到宣城,拎烤鴨找宋知府等人,把事情一說,當天晚上衙役出發。 他們到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家,敲門,告訴服勞役,半個時辰后出發,到北門集合,什么都不用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