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三百八十章樁樁國事有所待說話的時候,孩子們用箅子把魚肉給烤好,烤得很干,可以磨牙用,正適合喝酒。 喝啤酒使勁吃菜,很快就吃飽了,喝不下去,再喝就吐。 吃一點菜,然后慢慢喝酒,主要在于聊天。 真為了吃飽,來碗面,吸溜幾下吃到肚子里,好了。 朱標撕下來一絲魚肉,繼續問:“為何要明年,今年與明年有何區別?” “太子殿下,可記得山東干旱未怎么減產,又在麥茬上種的豆子? 太平府與寧國府兩茬輪種,又是試行的關鍵時刻,要看今年秋收。 若一切都好,應天府就可以稍微漲點價錢,推高糧食與蔬菜價格。 吸引外來務工人員到此,也吸引糧食流轉,否則各地糧食產量高,傷農啊!” 里長說完也撕魚肉,扔嘴里慢慢嚼,確實好吃。 朱標看著里長:“現在就開始考慮山東大豆收獲和另外兩個府的糧食增產了?那么糴米不行?” 里長把魚肉絲咽下去:“糴米是糴米,屬于朝廷儲備糧問題,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并用才好。 以糴米的方式收糧,其他地方的百姓會擔心自己跟著學習輪種,付出很多,朝廷突然不收糧了,積極性不高。 真實的糧價上漲,方可促使他們愿意去做。 等到周圍各州府的百姓皆如此時,即便糧價掉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兩茬耕作模式。 再通過商人的運輸,把江南多出來的米運到北邊去賣,北邊的百姓便能吃飽飯。 大明天下是一盤棋,以一地之勢,盤活整個棋局,乃上位者應為之法。 洞庭湖所在,本是不錯的種田之地,可惜連年戰爭,人口少了。 另有廣州那邊,同樣適合種田,讓地少人多的地方的人口過去,免他們二十年田賦又如何? 他們種出的糧食,終歸要流往大明各地,咱們收運輸的船稅,販賣糧食的商稅,糧油店的店鋪稅。 最終錢財還是要進到朝廷的手里,百姓越有余糧和賣糧的錢,越會購買生活物品。 商品每一次流轉都是帶稅的,像琉璃燈,多收奢侈品稅。 能花十貫買一個琉璃燈的人家,就不會在意增加三成稅,變成十三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