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多做了,而且做得好,就應該多獲得,否則沒有動力了,混日子。 朱元璋看看在那邊玩耍著都不吃飯的孩子:“前兩年朝廷沒錢,想多給也給不了,后來漲了一次。 關鍵在于怎么知道哪個官員做得好,哪個做得不好,只靠考評,顯然有缺漏。 他們當咱不知道呢!以為隨便說誰好就是好,咱只是一時沒想到辦法。” 朱元璋說完,看向里長,意思是高人教過你這個沒? 里長點頭:“此事容易,如軍中一般,如何知曉哪支軍隊有問題,有單獨的人去查,而且不是一人一次。” “那樣做的話,要增加人手,花費又多。”朱元璋感覺人越多俸祿就越多。 “比之百姓所得之利,派人所耗費才幾何?但凡查到一個貪官污吏,抄家就能養活很多人了。” 里長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抓一個貪官,一下子就賺好多錢。 朱元璋欣喜:“對對,是這么個道理。官員治理,真如行軍打仗一般。 打仗要看將領,地方治理要看官員,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上到重臣,下到衙役,皆如是。今天咱才知道,多給一半的錢,應天府兩縣的衙役居然能做到這等程度。 原來一問三不知,念告示念不了的,如今帶著人去便民處,不但能輕松看懂招工內容,還能跟人家談。 莫非一夜之間,他們就悟了?開竅了?咱咋就不信呢?” 朱元璋說著就開始生氣,兩個縣的衙役以前遇到事情就以不識字的理由躲開。 現在……不存在的,人家不但認識字,還能主動幫著自己的隊伍與另一邊講價。 “陛下,以前他們確實不會,后來圖書館開了,他們都在努力學。 俸祿一樣的話,他們會得越多,干的活就越多,他們才不愿意呢! 等到了增加一半俸祿的時候,他們必須把本事展露出來,否則就沒有錢了。 這樣的人其實最好治理,因為他們就想著能夠多賺點錢,沒有更大的野心。 像有的人,具體做事咱也不曉得做過什么,卻身居高位,還不在乎俸祿的,才叫人難以理解。” 里長順著話題聊,為了自己多賺點錢而努力的吏員和衙役,其實是最沒威脅的。 朱元璋聽著,想到了個人,于是很自然地說:“胡惟庸最近確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