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同時又因為缺少治理地方的官員,不得不用他們,否則百姓不識字,政令都下不去村。 若有一種辦法不給那些人機會,還能讓百姓能識字,自然要選擇這個了。 “宜長啊!這莫非便是給咱好大孫的滿月禮?好!太好了!”朱元璋如是理解。 一個好的能夠從大局方面提升大明實力,又能壓制另一些應該被壓制之人的策略,確實比其他禮物貴重。 里長搖搖頭:“陛下,不是的,皇太孫雄英是小寶寶,咱給的禮物要能幫助寶寶的。 掃盲屬于正常下丘村應該交上來的東西,等軍隊一回來,呃……” 里長說著停下,伸手入懷,掏出來幾張紙,仔細看看,點頭:“是這個,這個陛下拿著,可以加快掃盲的速度。 先學注音,然后再用注音引導大家認字,很快就能學會,主要是大的人理解能力更強。” 說著他把紙遞過去,這里面有速成識字法。 在朱聞天的時代,這個方法采用的是民國時候弄出來的注音方法,把切音給取代了。 不過他給出來的是拉丁字母的那種,字典上會用。 字典上也有切音等方式,包括偏旁部首等等。 兩種注音的目的是一樣的,用最便捷、最快的方式讓百姓識字。 選擇一個語種來當普通話,用哪個都無所謂,因為一直在變。 曾經爾雅的雅音就是指當時的普通話,等到了大明,就不一樣了。 同時大明,不,之前就有一些簡體字,方便記和寫,筆畫少。 只不過在某些方面,簡體字出現了特殊情況,不能更好地表達原字的意思和規則錯誤。 朱聞天沒去推簡體字,繁體字一樣寫啊!一般學書法的都得會。 還得學隸書、草書、行書等字體。 朱元璋不知道這幾張紙的背后有多少選擇和決定,他拿著紙,又犯了跟上次一樣的毛病,盯著里長的胸懷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