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四百三十二章一路詢問殿前奏“此魚可養?”朱標知道養魚,不過都是正常放到池塘里,讓魚慢慢長。 他聽出來里長話中的意思,顯然不是那么養的。 “給魚提供吃食,然后放在一個地方,等魚產卵后保護魚卵,讓魚卵變成小魚,把小魚再養大。 不止前面的池河與女山附近的湖泊能夠帶給百姓富裕,另外咱這里的東邊,鳳陽府的天長縣,那里的沼澤多。 現在當地就有芡實,只不過都是野生的,有人去采了吃,或者賣。 那么多的沼澤地就浪費了,不如讓百姓大量種植芡實。 咱下丘村旁邊的西河村就有個爛泥塘被改造了,里面會種上荷花和睡蓮。 到時候有大量的蓮子、藕、芡實,又有魚蝦,并為鴨鵝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里長說完在舊縣養殖梅魚的事情,又提到了天長縣的沼澤區。 當地始終有野生芡實,也就是雞頭米,能當飯,能做菜,亦是藥。 野生的數量有限,同時有的人家沒有船,不方便過去采。 除非餓了,那就想辦法弄點吃,有的人會專門等著成熟的時候采來去賣。 這東西不能當主食來吃,不過做成粥還是不錯的。 關鍵它不占用正常的良田,大明全指望野生的芡實,明顯不夠。 “好,等著回來問問西河村那邊的情況,若可行,就讓官府帶領百姓種。” 朱標高興,帶里長出來,剛剛過了長江到此,立即就給出讓當地百姓增加收入的辦法。 下丘村在宣城縣就幫著其他村子富裕,到了應天府又出很多主意讓百姓多賺錢。 關鍵此番自己以太子身份出巡,若可以指點百姓,父皇一定很開心。 于是美美地吃了一頓飯,朱標拉著里長說事情。 明天收干菊花,再讓百姓撈魚,同時這邊的螃蟹也不缺,可以單獨把螃蟹的肉取出來制成干貨。 里長告訴朱標,北方許多地方沒有螃蟹,到了漠北更不用說。 即便不往遠運,也能把螃蟹肉再加工成美味,會有人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