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動力外骨骼,跟動力裝甲是兩碼事。 盡管在外骨骼上面焊上裝甲板會讓兩者有些類似,甚至把鋼板造型按照星際戰士動力甲來弄,cosplay一下也不是不行,但實際上差得遠。 本質上,動力外骨骼只是給士兵提供了額外的負重能力,方便他們更省力的背上更大的負重,最多焊上幾片鋼板來防彈。 像是星際戰士動力甲所蘊含的維生系統、電子肌肉束、戰術系統、輔助射擊系統……全都沒有,更不可能擁有同等防護力。 但有了這么一套裝備,那就能讓經過訓練的精銳凡人士兵,可以使用原本很難承受后坐力的爆彈槍了。 或者繼續使用激光槍或者電磁步槍也可以。 再背負上一些單兵重火力,什么連發火箭巢之類的,都可以背上。 再配上一把鏈鋸劍,再把士兵訓練到t2或者t1級…… 這么一個精英小隊,努努力,勉勉強強可以當個超丐版星際戰士來用了。 關鍵便宜多了。 一套動力甲四萬稅幣,一套外骨骼的造價才一千稅幣,四十倍差價呢。 一個星際戰士,能打死四十個手持鏈鋸劍、爆彈槍外帶外骨骼的精銳士兵嗎? 說不定能,但也有很高的概率會翻車。 正版星際戰士,恐怕是能一槍一個輕松干爆這些超丐版的;但反過來,手持爆彈槍、鏈鋸劍、身披外骨骼的精銳士兵,同樣也有威脅到星際戰士的能力。普通戰術型動力甲,擋子彈、擋激光槍壓力不大,可忠誠的爆彈槍和轟鳴的鏈鋸劍,卻不會講什么情面。 而在面對普通的士兵,裝備拉滿的特戰精銳,也能體驗一把傷害碾壓的效果。 顧航建立的第10特戰旅,就打算這么搞幾個小隊來試試看。 距離代替星際戰士可差得遠,但至少執行一些次一級的特種任務時候夠用就行了。 就是這條生產線的產能一般般,估摸著月產量就五十套的樣子,也就供給特種精英用一用了,大范圍搞的話,產能跟不上,造價也過于高昂。 等武佳蓉有能耐把這門科技給逆向成功,然后擴大生產,再等怒梟星的整體生產力有提升,或許顧航能武裝出來一個全員裝備外骨骼的精英師團? 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 在完成具體的交易之后,王家蓉還好奇的問了一個問題: “那要是沒有黑鳥重工賠償的這筆錢的話,你最開始是打算拿什么支付你要買的那套基因工程設備?” 顧航咧了咧嘴:“我們怒梟星又不是真的一窮二白。就算是以前是,現在也不是了。我們的生產力,湊個五十萬稅幣難道還給你湊不出來?” 王家蓉還是有些狐疑,但她沒有再細問了。 但實際上,顧航從來也就沒擔心過這個問題。 沒黑鳥重工的這筆錢,那就大不了少買點東西唄。就那一套五十萬的基因工程設備,努力湊一湊,總歸能湊出來的。裝甲車賣掉個一千輛、單兵裝備賣個一百萬套、或者拆兩條生產線送上天,錢就來了。 當然,那會影響星球發展。 現在有了一筆意外之財,自然就更好了,還可以額外買不少東西。 …… 相應的東西給運下來之后,一部分移交給了研究院,一部分移交給了不死鳥戰團。 不死鳥戰團對此當然是很高興的。 雖然,在來到怒梟星這差不多半年多的時間里,他們死了三個人,本來就已經瀕臨滅絕的不死鳥,如今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了。 但至少,這一口算是給他們補了大元氣。 武器、裝備上的補充和換代其實沒有那么重要,但那套基因種子植入手術設備,救了命了。 瑪廷斯和里佐打算,近期內馬上就開展三臺手術,希望能夠給戰團帶來三個新血。 顧航對此倒是有點疑慮。 “有必要這么著急嗎?”他提出了看法,“你們招募的那群少年里,有三個最合適的人選了?他們才訓練半年不到的時間而已。” “唉……”本該性格無比堅硬的戰團長瑪廷斯,此刻卻露出愁容,“總督的憂慮是對的,說實話,他們的資質是我們找到的最好的了,但其實還遠遠不夠,而且訓練也未達標。但我們……別無選擇了。在此之前,我們沒有妥善保存基因種子的技術和能力,簡單的保存辦法,不能長久的維持種子活性。如果再拖下去,概率只會更低,我們已經等不起找到更合適的人、給那些少年更完善的訓練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