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知過去多久,又好像只是剎那,陰陽穿梭,天地洞貫,在旋渦的拉扯下,數不盡的碎片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拼湊完畢。 不知過了多久,眼前的黑暗終于被光明所取代,熙攘熱鬧的人聲重臨耳畔,李慶猛地睜開眼,一塊用商小篆寫著“南陽”二字的站牌率先映入眼簾。 站臺上,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抽煙閑聊的人,商慶號客車全程禁煙,只有趁著這停靠的十幾分鐘,古四二七所的這些老煙槍們才能過一把煙癮,然后返回車上,再次開始漫長的煎熬。 嗚! 汽笛響起,催促著旅人奔赴苦海,站在各節車廂門口的列車員也出聲提醒,讓人們趕快上車。 站臺上,不少抽煙的人都深吸了一口,似是在過最后的一把,在吐出一大口煙霧后就將煙頭往地上一扔,抬腳踩滅煙蒂,匆匆返回列車。 李慶深深看了一眼站牌上的“南陽”二字,隨即折身登上了商慶號。 哐啷。 在一陣富有節奏感的金屬音中,車門關閉,車窗外的景物開始倒退,由慢至快,昭示著這輛商慶號列車已經正式駛離了南陽,正向著終點站浮龍,快速進發。 “這是一段偉大的旅途,這是一場光榮的事業” 李慶回想著古籍中對于這場浩浩蕩蕩考古行動的描述,臉上,不禁帶起一抹嘲諷的笑容。 如果當時,最后一代商君知道這場考古行動的結果是王朝顛覆,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表現得如此積極? 或許,那位以厚照為年號的君主,對于這個結果也并非是全然沒有半點預知,當時的商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他若真有心匡扶社稷,綿延國祚,用方尖碑來賭上一把似乎也是他的必然選擇。 但可惜的事,他賭輸了,輸得干干凈凈,一千兩百載的基業在他手上毀于一旦,按照商人的說法,他該是無顏面對嫘祖列總了。 胡思亂想間,李慶回到了商務座車廂,按照預先的打算,他要先向汪延明汪所長“報個道”,然后把從南陽到浮龍的票給補齊。 雖然那張寫有規矩的紙張已經被燒了,但李慶也不想冒這些沒必要的風險。 畢竟,從秦陽好給出的譯文來看,從南陽到浮龍的這一段路,似乎并不輕松。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