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完之后,周濟民用力敲敲佛像。 接著再用大力,這才把佛像瓷器給敲碎了。 然而,緊接著卻露出了里面栩栩如生的玉佛像。 玉佛像幾乎跟剛才的瓷器外表一模一樣,沒有差別。 可玉佛像看起來更真實,更加吸引人目光。 玉佛像具體是什么來歷,周濟民目前看不出來,但他很清楚,這玩意兒的來歷不簡單。 從漢朝之后的朝代,佛教就進入中原腹地,并且落地生根,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 在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當中,佛文化已經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能很多人不喜歡佛教,也不信這玩意兒,但毫無疑問,佛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非常特殊的。 借用杜牧的一首詩里的兩句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佛教在三國之后的南北朝,就已經非常興盛了。 收起玉佛像,周濟民又繼續端詳了一遍齊國車飾,也是嘆為觀止。 古代科技水平落后,但工匠技藝絕對是登峰造極。 能在那樣條件極其艱苦的年代,想出金銀錯這樣的工藝,打造一架如此完美的車飾,著實不簡單。 感慨完,他就把古玩收好,然后離開了空間。 接下來,他又去了其他幾家收購古玩,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文物,從字畫到瓷器,從青銅器到鐵器,以及木凳、陰沉木、珠寶等等。 總之,品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相比這些普通的文物,其中也有不少贗品混淆視聽。 如果不認真的話,打眼是很正常的事。 可以說混古玩這一行當,被人打眼,或者說撿漏,都很常見。 至于是撿漏多,還是打眼多,那就看個人的修煉了。 對于周濟民來說,他只對珍品感興趣,普通的文物,他是不會多看幾眼的。 反正內地的文物多如牦牛,普通的文物也要收購的話,他還是力有未逮的。 不僅僅是金錢有所欠缺,時間精力才是他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畢竟,就算是國寶級珍品,他也未必就可以完全收購回來。 到了凌晨五點,玉兔即將墜落,金烏東升的時候,周濟民跟吳成峰準備分道揚鑣了。 離開之前,他詢問后者,是否知道四爺的家庭住址,他想要去拜訪一下。 吳成峰當即表示知道,說出了在宣武的大概位置。 知道具體地址之后,周濟民這才轉身離開。 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徑直去找四爺了。 既然這位四爺是搞倒買倒賣的倒爺,而且還跟老外做古玩生意,他說什么也得去瞧瞧。 要不然,吃飯都不香。 宣武處在京城的西南,是京城四大城區之一。 一直在東西兩城活動的周濟民,還真的很少來宣武這邊呢。 在宣武的一處四合院門口,周濟民躲在陰影處,看著不遠處的四合院,然后翻身進去了。 手腳輕盈地落在四合院里面,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院子里靜悄悄的,沒有養狗,這是他進來之前,就已經確認的事。 他本身就是養狗的,對養狗的家庭,多少還是有些心得體會的。 剛才明明有商販從四合院旁邊經過,但院子里仍舊靜悄悄的,所以肯定沒有養狗。 從垂花門進來,中院的東廂房卻亮著燈,不過靜悄悄的,估計剛起床吧。 空間里傳來了震動,周濟民可以確認他沒有找錯地方。 就是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四爺,把文物都藏在了哪里。 風風雨雨大半個世紀,京城的地底,還是埋藏了不少古文物的。 以前戰火紛飛的戰亂年代,古文物都損壞或者賣光了,可沒想到,到了如今,依然還有那么多珍貴古文物。 周濟民內心多少有些震撼。 明明他自己已經收購了不少古文,也掃蕩了霧都和小日子這兩個地方,他還以為外界的古玩珍藏,應該不多了。 然而,這個低調的四爺,卻藏了那么多令空間都格外震動渴望的古董,可想而知,其他地方有沒有可能還有五爺、八爺了。 再加上那些遺老遺少等,京城的地底,到底埋了多少文物,難以盡述啊。 想要找到四爺的珍藏,對他來說,也簡單。 一般來說,京城這邊都喜歡挖地下室。 又或者是暗閣、密道等等之類的。 可空間的震動,明顯可以確定這些文物就在四合院里面。 找了個偏僻的角落,周濟民當即發動空間之力,開始鉆地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找到了地下室,卻沒想到里面竟然是空的。 換句話說,那些珍藏并不在地下室,而是在地面的房間里面。 這特么就有些難搞了! 不過,他可不是知難而退的人,迎難而上才是真英雄。 先不管這些珍藏是否要賣掉,或者是賣給老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