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在關羽試圖從曹操手下奪回荊州全部的土地的時候,東吳背擊關羽,呂蒙依然白衣渡江,和曹操一起將關羽困在了麥城,最后身死魂滅。 關羽死后,劉備雖然知道討伐東吳很可能會落敗,但是依然起兵伐吳報仇。然后因為陸遜的天才般的戰術發揮,導致戰事不順,狼狽撤退,托孤諸葛亮于白帝城。 根據歷史記載,劉備在死后要求諸葛亮休養生息,不得伐魏。但是諸葛亮卻在管理蜀漢數年之后,依然興兵北伐中原多次。但也依然是無功而返。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劉備并沒有稱帝,所以后人稱他為漢昭烈王而不是漢昭烈帝。 劉備沒稱帝的原因自然是曹操為了改變歷史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曹操在現代學到的知識主要有科學的農耕和君主立憲制的政體。 其中科學的農耕方法幫助了曹操快速的恢復了因為戰亂而受到影響的糧食產出。 對于古代人來說,糧食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不論是安撫民心還是行軍打仗,糧食都是不可缺少的。 擁有了足夠的糧食,曹操在官渡之戰之后掃平袁紹的殘余勢力要比歷史上更快。而他也提前一年統一了北方。 在北方穩固以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找理由滅了司馬家,并且親眼看著司馬懿被處死。 雖然滅掉司馬家的這件事讓曹操又多了一個黑點,但是曹操身上的黑點多了去了,再多一個也無妨。 滅掉司馬家是為了保障曹魏的未來,而如何處置漢獻帝則關乎到曹魏的現在。 早在曹操還在叫尋澤的圖書管理學習的時候,他就把君主立憲制度研究了不下幾十遍。 于是他回到漢朝以后,建立了具有曹魏特色的君主立憲制度,以此來確保他統治的合法性。 歷史上對曹操的君主立憲制度評價頗高,叫尋澤隨便一搜,就能搜到有關于評價曹操創立的君主立憲制度對于歷史影響的文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