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貴沒有向更近的東路霹靂軍派出密使,表面上看是因為他素來瞧不起兩淮義勇軍,認為其只是霹靂軍的附庸。夏貴從軍數十年,在他眼中王堅都只是毛頭小子,更遑論張貴和王安節這兩個年青人。實際上夏貴知道,兩淮義勇軍不會接受他的投降,而更想將其部一舉消滅。兩淮義勇軍士卒多是被蒙元屠戮的幸存者,還有部分是宋軍逃卒,因憤于宋將怯戰或降元而投奔張貴義軍。他們要么與蒙元有血海深仇,要么與是堅定的抗蒙戰士,對為虎作倀的新附軍恨不得刀斧加身。張順率軍救援襄陽之時,夏貴就在附近卻不派兵援助,坐視其戰死,這讓張貴對其恨之入骨。王堅在釣魚城擊斃蒙哥,立下如此大功卻遭貶黜,這雖是賈似道、呂文德下的黑手,但出于妒賢忌能之心,夏貴也進了不少饞言,王安節對其也十分憤恨。
夏貴的密使前往巢州,也不是去見張玨。在第三軍到達巢州之前,夏貴便派了使者聯系,卻連張玨的面都沒有見到。張玨的讓人給使者帶話,讓他速回廬州告訴夏貴:要么無條件歸降,要么引頸待戮。夏貴見討價還價的渠道被徹底堵死,并不甘心。病死亂投醫之下,他又想到巢州守將洪福。洪福是其家僮出身,又仰仗其恩澤成了宋軍將領,恩情不可謂不重。只不過在幾個月之前,洪福用計殺掉巢州的阿速軍之后,夏貴在阿術的命令下試圖誑騙洪福打開城門,讓元軍屠滅城中居民,幸被霹靂軍阻止。憤怒的洪福當眾宣布與夏貴恩斷義絕。元軍和夏貴見計謀失敗,對巢州發動了數次進攻,都被城中軍民和霹靂軍聯手挫敗。
此次密使前來,除了重述夏貴對洪福再造之恩和主仆情誼之外,更是來挑拔離間。歸附霹靂軍之后,洪福并沒有成了巢州守將,而是成了副將。洪福手下原本有五千人,后裁撤到了二千人,并與霹靂軍一個營整編為巢州守備團,由霹靂軍派來的營長擔任了守備團長,洪福任副團長,連排的軍官也由霹靂軍指任。不少失去官位或被裁撤的兵痞心生不滿,甚至在城中滋事,但皆遭到雷霆打擊。夏貴派出密使其意是由洪福出面,兩人互為奧援,增強討價還價能力,爭取讓夏貴仍據有廬州,洪福主政巢州。如果霹靂軍不答應,便互為犄角,共抗霹靂軍。
洪福直接將密使綁到了張玨的營帳之中。即便他沒有與夏貴斷絕主仆關系,他絕不會答應。在與霹靂軍接觸的過程中,他既慶幸又羞愧。慶幸的是他站在了正確的一邊,霹靂軍不光武器犀利,軍紀也十分嚴明,絕非是宋軍或元軍可以抵擋的。羞愧的是霹靂軍內部真的是官兵平等,食宿一致,并沒有視兵卒為奴仆和喝兵血的情況。洪福本也是個窮苦出身,但成為將領之后也隨波逐流,干了不少貪腐和收刮民脂民膏之事。自成為副團長之后,他已向政委寫了悔過書,并將不義之財捐了出來,用于救助貧民之用。
張玨眼見夏貴大難臨頭仍在玩雕蟲小技,當即下令沿水陸兩路向廬州進軍。他已接到軍情,王安節已率前鋒屯兵廬州東門城下,張貴所率的兩淮義勇軍主力已到梁縣。廬州雖然城高墻厚,糧草器械充足,還可以動員數萬民壯守城,然夏貴父子的倒行逆施并沒有得到兵卒的支持。據“火狐”傳回來的情報稱,眼下城中已是軍心崩壞,士氣低迷。兩路霹靂軍有戰士五萬余人,另有數十艘輕型戰船助陣,在優勢兵力和碾壓火力之下,張玨有信心在旬月之內拿下廬州城。
張玨還沒有到達廬州,夏貴軍自己先亂了起來。昭關橋之戰,二千蒙古和色目騎兵只逃回來四百余人,加上留守人員,總共約千人。他們雖然頑冥不化,決心與霹靂軍死戰到底,卻也知道廬州根本無法堅守,便起了逃跑之心。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去搶奪北門,一路前去襲擊府庫,準備掠走金銀絲帛以作軍資。那知道夏貴早命人堵了城門,蒙古色目騎兵雖沖散了城門守衛,一時間卻也難以打開城門。襲擊府庫的那一路也不順利,夏貴極看重財物,派來守衛的是他的親兵,雙方纏斗在一起。
沖擊府庫的色目騎兵百夫長見無法進入府庫,當即一聲唿哨,率軍往夏貴府邸沖去。夏貴根本沒有想到蒙古色目人會暴起發難,又將親兵大部分派去守衛府庫財物,保護府邸的親兵不過百余人,猝不及防之間府邸被沖得門爛墻穿。夏貴心疼家財,便帶了貼身護衛欲借余威喝退在內宅中大肆搶掠的騎兵。那料到這些色目騎兵根本不搭話,反而射來密集的箭雨。夏貴未被甲胄保護的臂腿各中了一箭,被親衛急急拖進偏辟處隱藏起來。蒙古色目騎兵將夏貴府邸洗劫一空后,搬開城門阻塞物欲往北而去,卻遭到了王安節的伏擊。在付出一半人的傷亡之后,剩下的騎兵仗著馬快逃出了生天。
時值江南梅雨季節,暑熱又陰雨綿綿,夏貴箭傷很快化膿變為惡疽,后又高燒不退連篇胡話,幾日之后竟然一命嗚呼了。夏貴一死,城中兵將更是愴惶不安,他們都不愿意隨夏家父子陪葬,無奈城門都被堵死,又被其親信心腹守衛。王安節在昭關橋之戰中派回來的三百降兵,此刻開始暗暗在城內鼓噪串連。不少兵痞和流氓借機劫掠百姓,使得局面日益靡爛。夏柏眼見局面不可收拾,只得下令打開城門降了。抵達城下的張玨已下達最后通牒,城破之后投降,夏家及其親信即便是婦孺老幼,也一律流放三萬里外的苦寒之地。張玨所說的這個地方乃是野牛大陸東海岸的北部,那里終年冰雪又有野人和海盜出沒。這個地方在歐陽軒口中,叫紐芬蘭。
夏貴之死和其部的覆滅,意味著長江以北漢地的最后一支元軍勢力被蕩平。雖然仍有不少元軍嘯聚山林,落草為匪,但已涌不起任何大的浪花。按照歐陽軒的命令,張貴和王安節將負責剿滅這些匪患,并協助重建州縣政權,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