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變局-《保安軍》
第(2/3)頁
這倒不是保安軍沒有進取心,而是目前的時局變化太快!
5月份泰安會議不光決定了第五集團軍——保安軍獨力抗擊日軍的事宜,最主要的是決定繞道繼續北伐的決定。5月19日,蔣介石調整部署,以第一、二集團軍擔任津浦線,第三集團軍擔任京綏線、第四集團軍擔任京漢線,兵分三路,進*京津。北伐軍很快占領綏遠和大同、張家口、保定、滄州等地。*近北京!
眼見北伐即將成功,保安軍也成功地將日軍抵住,幾經小規模的試探作戰,日軍都是鎩羽而回,占不了便宜。便指示赴日談判解決“濟南事件”的張群放緩步子,靜觀事態的發展。蔣介石連續電告李義,盡量保持克制,不要一下將中日全面戰爭打起來。眼看著北伐大業有成,我們宜忍辱負重,埋頭發展,把帳記下!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況且濟南作惡日軍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山東前線雙方對峙起來,雖然小的試探性戰斗時有發生,但雙方都比較謹慎,不敢一下就全線出擊!北伐即將完成,李義倒要看看日本人的下一步動作!
其實在私底下,蔣介石早已多次聯系國際聯盟秘書長德蘭孟、美國總統柯立芝等,要求西方列強介入解決山東問題。美英等西方列強眼見蔣介石即將入主北京,成為中國的領導人物,紛紛與之接洽,及早接納這位代理人。出于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列強抓住日本5月出兵山東制造“濟南慘案”的問題不放,一再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政府在國際上的處境越來越孤立。
同時,日本則因濟南慘案與中國”處于邦交斷絕狀態”,對華貿易陷于困境。軍事上山東一時也打不開局面,反倒有被消滅的危險。面對山東的軍事行動,更加加劇了日本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于是日本國內的在野派利用田中的對華政策,加強了反對田中內閣的活動。
———————————————————————————————————
兵敗如山倒的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再呆在北京即將有包圍作為階下囚危險。北伐軍的軍勢*人已讓他頭疼,偏生此時日使芳澤屢次*迫,要他履行所謂的“密約”。急火上房的老張哪里還顧得上日本的野心與壓力,交出滿蒙利益?再說了他現在已讓英美帝國主義在東北享以種種特權,平時同他們加強了來往,準備逐漸擺脫日本人的控制。雖然你日本人早已不滿,但你們日本人胃口太大,俺老張總不能在你一棵樹上吊死吧?
面對日漸不聽話的張作霖,在他打算撤兵回東北之前,日本人就緊鑼密鼓地開始實施拋棄張作霖、進而直接控制東北的陰謀。他們首先勸他“隱退”,遭到張作霖的拒絕。接著威脅說,日軍要解除他的武裝。與此同時,日本人四處調兵遣將,抓緊控制東北各戰略要地,等待時機下手。
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佐親自為他布下“必死之陣”,在距沈陽一公里半的皇姑屯火車站附近的橋洞下放置了三十袋**及一隊沖鋒隊。
6月2日見回天無力的張作霖發出“出關通電”,匆匆于6月3日退出北京,準備回東北老家。
6月4日清晨,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很早就起了床,登上住房屋頂用望遠鏡朝皇姑屯三洞橋方向瞭望。晨5時23分,當張作霖乘坐的專車鉆進京奉(北京至沈陽)鐵路和南滿(吉林至大連)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日本關東軍大尉東宮鐵男按下電鈕,一聲巨響,縱橫東北幾十年的張作霖張大帥被炸的重傷不治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雖出身綠林,沒有讀過書,可是深知國家民族大義,他不肯作日本傀儡是他致死的最大原因。一代梟雄張作霖被炸死前交代手下,要小六子(張學良乳名)趕快回沈陽來主持東北局勢。“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干吧!”,說完就死去了,時年54歲。為保時局穩定,東北地方當局謊稱張作霖只是受了輕傷。張學良為防不測,化裝成一個伙夫,剔著光頭,混在黃顯聲所部新編第一旅的士兵中悄悄出關。回到沈陽后,張學良才得知父親的死訊。為保國家大業,張學良強忍悲痛,模仿父親的筆跡簽發命令。等到把一切相關事宜都安排好了,東北地方政府才對外宣布張作霖的死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修武县|
承德县|
东明县|
正宁县|
沧源|
建始县|
万宁市|
肥城市|
阜南县|
郴州市|
天峨县|
辽中县|
阳山县|
合作市|
六安市|
宜黄县|
迭部县|
镇宁|
敦煌市|
香港|
延寿县|
灵山县|
金川县|
新疆|
韩城市|
确山县|
文水县|
元阳县|
开化县|
兴城市|
泸西县|
抚松县|
西畴县|
曲水县|
汉寿县|
清水县|
松溪县|
谷城县|
彰化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