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厚照嚇了一跳,臥槽,父皇你別冤枉我,我是挺喜歡當混蛋的,但不意味著自己喜歡打仗啊。 要知道,自己和歷史上的明武宗最大的區別就在這啊,自己喜歡繼承昏庸好色的特質,可打仗,自己是萬萬不會的。 太危險,太危險。 以前朱厚照實在是不明白,歷史上,好好的皇帝不當,京師不舒服嗎?非要天天要去打蒙古人,要御駕親征。 直到成為了這位爺,才總算明白過來。 要知道,正德朝上演最多的,就是某一天夜里皇帝突然不見了,然后大大小小的官員兵分幾路,要么去宣府,要么去山海關,最遠還要準備大同。 沒別的,得把皇帝弄回京啊。 皇帝連夜跑了,說出去怕都是沒人信。 所以啊,各地的邊將多一份責任,一定要把皇帝給攔住啊。 朱厚照想了想,算了算了,我惜命,不敢不敢。 可還別說,歷史上的正德皇帝喜歡打仗,他還真的能打仗。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擊。 這位爺可算是等到了機會,火速回京布置親征。 其時距土木堡之變不到七十年,朝臣聽到“親征”二字不禁神經過敏。于是又是一輪的規勸、教訓,甚至威脅。 但一心要干仗的朱厚照怎么可能放過這次實戰機會,終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 最后,居然打贏了。 雖然史書上以一種戲謔的手段描繪了這一場所為的應州大捷,斬殺十來人,明軍損失五十人,如同玩笑,成為了后世史書的笑談。 即便如此,史書也不得不記載,蒙古退。 可這笑談的背后,細思極恐,可以說是如芒在背。 要知道對面是蒙古韃靼部落首領小王子率領五萬人,而明軍幾乎是調動了長城沿線的所有精銳。 后來記載,明軍稍弱,雙方加起來十萬多人,就是打個照面,怎么可能只有百人的傷亡。 這么的,都在后面大喊六六六,加油助威:不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