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九-《在亡國之君的路上狂奔》
第(2/3)頁
三人向弘治皇帝行了禮,落座。
至于朱厚照,這種場合和他是沒有半分關系的。
畢竟,哪里有文盲給狀元打分的。
弘治皇帝精神抖擻,含笑說道:“今年的貢生,策問答卷都在這里了,朕與閣老們同閱吧。”
劉健想了想,頷首點頭:“陛下出此題,恐有什么深意吧?”
弘治皇帝卻是苦笑搖頭道:“劉公果然知道朕啊。
劉公說的不錯,本來朕倒是想借此機會,問一問去年的大旱,不過朕所擔心的是這也太過于尋常了,恐怕是會讓貢生們輕易猜出了考題。
朕思來想去,眼下貴州的叛亂還不知道何等地步,朕心里也有些不安啊。
朕怕要是拖延下去,不但朝廷靡費無數錢糧,任萬一云貴糜爛,怕怕會引出更大的麻煩……”弘治皇帝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云貴的叛亂,對于朝廷而言,雖是麻煩,卻也并不致命。
無論是弘治皇帝還是百官,對錢鉞都抱著極大的信心。
但擔心的地方就在于,貴州的叛亂需要彈壓時間,云貴一代災難頻發,若是在遇見洪澇或是干旱,糧食減產,顆粒無收。
到那個時候,貴州的虧空只會是越來越大,朝廷本就捉襟見肘,要是如此,怕是會拖垮了朝廷的財政。
弘治皇帝倒是又把話題轉到了正事上,說到:“如今,閱卷才是重中之重啊。
朕倒要看看,這貢生之中,是否當真有上幾個有著經世之才的才子。”
劉健等人也不禁振奮起精神,對于這些即將入仕的晚生后輩,他們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更何況,陛下提及到了云貴的叛亂,也令他們心里沉甸甸的。
君憂臣辱啊。
暖閣里安靜了下來,一封封的策論被一一打開,呈到君臣手上,由君臣們交叉的檢閱。
每個人都是面色嚴肅,嚴陣以待,只聽見卷子翻閱的聲音。
不過……
實話實話,這些卷子,大多并不出奇。
絕大多數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們,卻將自己的半生都放在了八股上。
畢竟,只有八股作的好,才有機會一路過關斬將,暮登天子堂的機會。
而策論,和八股文章截然不同。
策論,考的是見解,不是背誦,你得有著當權者的思想去思考。
很顯然,這一點,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
不過也不怪那些貢生,策論,這是殿試的事,其實距離一般的學生來說,太過遙遠了。
畢竟,自己要是八股過不了,連站這的機會都沒有,誰又會一門心思的撲在這上面呢。
用朱厚照的話說,就是那個大學都考不上的家伙,一天到晚的腦子有病一樣,擔心什么狗屁研究生考試。
所以,相比于會試時的花團錦簇的錦繡文章,這策論的答卷,其實是有些慘不忍睹。
這些貢生,絕大多數都是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著圣賢書。
所以除了賣弄文采,文筆超然以外,實際的問題,回答的,都是些假大空的話。
就比如,不少的貢生都寫了圣賢的道理,旁征博引,孜孜不倦,可實際一讀,弘治皇帝一眼看出對西山怕是什么都不知道。
這里面,也有弘治皇帝出偏了的問題。
畢竟無論是馬政,洪澇旱災這些的,不少人提前也是打了腹稿,有些官宦家里的,也會專門請人做了文章已備參考。
可偏偏,太子的救災,與往日的,截然不同………
因而,看了十幾篇策問,就連弘治皇帝就有些提不起興趣了。
歷來的策問,大多都是如此,你也不能指望這些書生,全都對對朝廷的大事有著什么不一樣的獨特見解。
弘治皇帝做太子時對此也不滿意,不過等他做了皇帝,卻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朝廷八股取士,最重要的,首先的便是收盡天下文人的心,是他們窮極一生在這經史子集里面。
這樣導致這樣的后果,本就是理所當然,雖覺得有不妥之處,卻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只是這些文章,看得實在是乏味,沒什么亮點,不少人倒是是侃侃而談、指點江山,甚至說出了災民應留在原籍,這讓弘治皇帝有些不滿。
還有人,居然說太子救災于法度不符,太子應是學為君之道,對太子的教育問題,大發一番感慨。
甚至暗戳戳的表示,太子這是圖虛名罷了。
弘治皇帝看到這里,覺得這………
怕是此人要是去了東宮,頭天整不好就得被自己兒子打一頓。
罷了罷了,矮個子里面拔搞個吧,總有些寫的不錯。
就在此時,另一邊的劉健處,傳出了一個略顯訝異的聲音:“咦……”
在這暖閣里,一個發出驚奇的聲音,足以讓所有人側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双柏县|
延边|
新巴尔虎左旗|
伊宁县|
武城县|
大悟县|
双桥区|
司法|
若尔盖县|
晋州市|
保德县|
平和县|
龙川县|
成武县|
车致|
长宁区|
呼和浩特市|
赞皇县|
荆州市|
安康市|
新泰市|
江安县|
阿拉善右旗|
平阳县|
石景山区|
曲阜市|
莆田市|
出国|
深泽县|
安西县|
嘉禾县|
汝城县|
孙吴县|
河西区|
信阳市|
安徽省|
金山区|
洮南市|
泗洪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