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柳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既然到來港城,總要見見世面。 她出門在外不可能帶著全部家當,況且內地與港城的貨幣并不通用,上千塊在內地能買房,而在港城卻九牛一毛。 思量多時,她終究向呂平婉開口借了一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糖豆來港城后,宋家為她重新置辦了不少新衣服,糖豆和翠花身形差一些,白柳要重新給翠花買幾件衣服。 三人中兩人對港城一頭霧水,只有糖豆略知一二,因此只能拜托司機將她們送到較為繁華的街道去。 港城的通用語言是粵語和英語,少部分老人也喜歡夾雜著滬語說,之前白柳帶著糖豆去過廣省,但對粵語一知半解,大部分時候只能用英語溝通。 說來有些滑稽,明明身是自己國家的土地,不僅要看外國人的臉色說話行事,還因為語言問題難以用國語說話……真是可笑。 白柳忽然理解拼音推廣和普通話的重要性,同一種語言不僅交談方便,更是尋求一群人溝通的共識。 哪里像現在,大家只能用外語溝通。 幸好白柳和糖豆之前學過英語,白柳之前的口語馬馬虎虎,這一兩年在友誼商店接觸過很多外國人,又特意學習過不少涉及百貨的外語詞匯,終于能暢通交流。 糖豆有時看她在家里學外語,也會跟著說幾句,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因此也會不少。 翠花顯得有些局促,沉默地走在后面。 售貨員隨意用粵語道:“……三位要買什么衣服,來看看我們——” 售貨員看到白柳帶著兩個小孩進門,起初并未有多重視,只是下一句,就聽到英語。 “你好,我們想看看小孩的成衣,和適合我穿的衣服。” 白柳驚嘆于港城衣服種類的豐富,并不太在意售貨員的態度。 自古都有貧富貴賤之分,大陸因為種種前情,很多人的態度已經受到教育得以收斂,但港城可是遵循老一套傳統。 聽說港城直到一九七一年才廢除大清律,這意味著在此之前一夫多妻制度在這片土地上合法。 所謂上行下效,富裕的華人向往封建大老爺生活,底層自然笑貧不笑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