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柳見過幾位老朋友,但是與她關系不錯的高永昌夫妻已經到省城工作。 她和高永昌夫妻約好以后見面,便離開東北。 從七月中離開京城,回到京城的時候差不多是八月底,比預計時間晚了半個月,不過還是比糖豆回來的更早。 “我們真是比糖豆還急,她要上學不是我們要上學,我們都回來了,她還在外面玩?!卑琢粗鴧纹酵窈退尉霸?,簡直是哭笑不得。 兩個大忙人都在百忙之中趕回來,糖豆偏偏說她要將手里的貨都賣完,不然不好算賺了多少。 宋嘉應也覺得好笑,不過他了解的更多,于是解釋道:“錢太好賺了,他們在廣省四十天,大約能賺兩萬塊錢,平均一天就是五百。” “我今天剛好拿到上個月的工資,我們一個月的工資是。真是教書不如賣衣服,現在坊間流傳一句話,說造大炮不如賣瓜子,想想還真有道理。” 搞科研的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和衣食住行,誰都有家人和孩子,哪里不需要錢? 白柳走了一遭,想到大姐和大姐夫都想著做生意,再次感慨社會風氣正在飛速變化。 “有賣有買是好事,整個社會都能活過來,以后才能向前發展。”宋景云對他們的感慨頗為不解,“你們習慣了計劃經濟,但正常的充滿活力的社會就該動起來,有需要才能有進步,不然大家生活都一樣,誰還努力打工?” 這話說的,不愧是資本家做派。 不好說對錯,但如果想要激發社會的生命力,總歸要不斷地試錯。 “別聽你爸胡說,”呂平婉并不是完全贊同,“科研人員如果把精力都放在賺錢的事情上,那還怎么搞研究?” “對對,”白柳也反應過來的,應和道,“如果研究人員認為工資不能養家,他們為了家庭就不得不改行,那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更好的情況是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支撐生活的工資,才能最大的發揮他們的價值。” 她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所有人都能從愛好和特長中獲得資源,那便是最好的情況。 宋景云不認同:“你們想的太簡單了,研究人員讀過很多書,卻未必懂生活,吃過生活和生存的苦,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古以來,想要成功哪里能那么容易,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宋景云青年時期的經歷比一般人少了很多波折,但在時代的浪潮中,穩和順不代表沒有難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