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斧頭和鋸子很快隨木頭一起被送過來,一群人上來要圍觀,丁奇直接將他們攆回去休息,等工具送回去。 周圍的人散去,耳根清靜的丁奇從棚子里拿出今天上午練的泥,放在一塊平板木頭上,將其捏成長條狀,長五十公分左右,高十公分,前后厚五公分。 這塊泥軟硬適中,橫置在木板上,再拿過鋸條。由于鋸子有握把,所以只能使兩者在右端對齊,然后將鋸條齒端向下直接從泥條上端垂直壓下,直至鋸條頂端與泥條上端平齊。 在左邊切掉一段泥條,使泥條左端與鋸條左端之間的距離在五公分左右。隨后在這一端輕輕插入一片竹條,竹條長六公分,寬一公分,厚度與鋸條一樣。這根竹條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一條壓痕與鋸條一端相連,等將金屬液體倒入之后,形成鋸條的握把。 稍微再調整一下泥條,靜置上十分鐘左右后,將竹條輕輕抽出,再將鋸條慢慢向上拔出,一個鋸條模就出來了。緊跟著丁奇依樣畫葫蘆,又做出一個鋸條模放置在一邊。 至于斧頭的模型就更簡單了,直接用兩塊比斧頭大一些的泥從兩側壓上去,壓實壓緊,再整成四四方方的造型。由于斧頭兩面都抹了一層干土,所以不用擔心拔不出來。靜置上十分鐘后,稍活動一下斧頭,再輕輕拔出,然后在斧頭的位置放入一根和斧柄差不多粗細的泥條進去,這個斧子的模也做成了。 為防止到時候出現模少銅汁多的情況,丁奇覺得再多做兩個斧模也不廢啥事,遂又做出來兩個斧模。 此時,灰窯下方的陶罐中已經有銅汁出現,鋪滿罐底。由于陶罐提前經過高溫烘烤,所以也不用擔心熱*脹冷縮,將陶罐炸了。而灰窯上方的陶碗里,錫已經熔化大半。 丁奇再拿出一個淺一些的寬口陶罐放在灰窯上方,和陶碗一起慢慢加熱。 馬鹿此刻累得滿頭大汗,胳膊都快抬不起來。丁奇接替他,繼續用吹風筒吹風,窯內的溫度猛得上升,似乎落下來的銅汁都多了些。 半個小時后,陶罐中銅汁越來越多,灰窯上方陶碗中的錫也全都熔化。丁奇拿過來兩塊厚獸皮墊在手上,先將寬口陶罐放在地上的一塊石板上,然后將裝錫的陶碗端起來,高溫瞬間透過來,讓兩只手都感覺支撐不住,這可是接近三百度的高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手燙傷,那丁奇可就廢了。 丁奇準備開始將銅汁和錫汁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就以那個陶碗作為量具。快速將碗拿到那個寬口陶罐上方,將錫汁傾倒進去。 然后再將那個陶碗放在另一塊石板上,準備向里倒銅汁。由于銅汁溫度太高,丁奇不得已只能用獸皮將手裹了七八層,還讓馬鹿幫忙才將陶罐挪出來,濃重的蛋白質燃燒的味道直撲鼻孔,熱浪滾滾而來,感覺這七八層獸皮也阻擋不住陶罐的高溫。 丁奇忍了下來,快速倒了五碗銅汁融入到陶罐中。甩了甩快被烤熟的手,拿起一邊的鋼矛在寬口陶罐中攪拌起來,直至混合均勻。 顧不得停下來,丁奇將斧模拿過來,忍住痛一連倒滿三個斧模,又繼續將兩個鋸條模灌滿。還有剩余,丁奇此時急得團團轉,不知道怎么處理。 眼睛掃過地面,看到鹿她們篩出來的細土,迅速用短柄鐵鍬拍平,然后將斧頭插進土里,拔出來,塞進去一塊泥條,連續三個。繼續向里灌青銅汁,直到全部倒完,完成兩個半,最后一個還差半截,不過好像可以做一個窄斧頭。 所有模倒完,丁奇大叫一聲,沖向小溪,顧不上姿勢,直接跪在那里,將紅腫的雙手伸進溪水中,用冰涼的溪水來緩解雙手的疼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