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聲輕柔的升C用力按下,
聲音沒有停歇,因為傅調的腳抵著鋼琴的踏板。
在聲音還沒有徹底消散的時候,他的雙手同時按下升C小調主和弦。
梆梆。
沉重的和弦斬釘截鐵,沒有任何一絲絲回旋的余地。
當滴當滴……
傅調的腳微微抬起,將和弦內不和諧的音色釋放掉一些后,繼續踩下踏板,讓剩余的音色融入下一段的音樂。
梆梆!
又是兩聲斬釘截鐵的和聲,將音樂斬斷。
傅調的腳在此刻并沒有抬起。
因為后面帶來了一串怪異的旋律。
得滴得……得得。
在這邊的升D被還原,似乎變換了調性。
但是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傅調的腳在此刻抬起。
音樂之中的不和諧音在此刻瘋狂的逃竄,從鋼琴內升騰至半空中,隨后逐漸消散。
傅調抓住音樂所殘留的那股和諧,腳部下壓。
再次一段截斷音樂的和弦響起。
梆梆。
如此簡單的開頭,似乎誰都可以做到,就連貓咪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此刻,傅調做了很多很多的小細節。
讓音樂臻至完美。
這些細節小到普通觀眾都沒有辦法注意。
傅調腳下的踏板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一股完全不同的魅力。
和之前肖邦時候所采用的踏板似乎有那么一點點的區別。
肖邦那個時候傅調更多的使用一些延遲踏板,或者叫做切分音踏板的技術。
正常的踏板都是與音一起下去的。
但是切分音踏板則是先踏板,等音彈下去后,踏板松開再踩。
這種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音樂顯得更為干凈一些。
踏板的主要作用實際上就是混音。
很多人在彈琴的時候都喜歡加上一點踏板。
這樣不管怎么垃圾的演奏都會聽起來好像也能聽一點。
當然,在音樂學院里面你這樣做很容易被老師噴就是了。
而這樣的混音自然而然也會讓音樂整體變得渾濁。
特別是在不和諧音程出現的時候。
也就是轉調的時候。
如果你一直踩著踏板,那么音樂原本的特性就被消弭了。
所以,切分音踏板便被研發了出來。
將不和諧的音程給釋放掉,讓音樂保持整體純潔性的同時,還能擁有混音的特質。
踏板上能夠說的東西太多了,不過絕大多數的技巧都是由整音踏板以及切分音踏板兩者衍生而來的。
此時此刻,傅調所用的踏板技巧也是如此。
他的踏板幾乎沒有松下來過,也算是切分音踏板的技術,不過他做的比切分音踏板更為細微一些。
他完全沒有將音樂進行全部松開的演奏。
而是在音樂上進行了一些更為細致的處理。
他特地保留了一點點若有若無的不和諧音程,將原本的音樂特性張力給拉開一絲。
這一絲帶給了音樂更多有趣的感覺,而又沒有讓音樂顯得那么渾濁。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過這也是傅調所期望的。
他不希望很多人將關注點放在他的技巧之上,而是放在音樂之上。
因此,坐在舞臺上的觀眾們,不管是那群樂評人,還是普通的觀眾。
他們所能感受到的,只是音樂很漂亮。
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很厲害。
僅此而已。
并沒有其他什么特別多的內容在其中。
也就是有一兩個人感受到了一點點技巧。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傅調的手指在鋼琴上相互交錯,將旋律奏響。
每一次的和弦,傅調都將其中的情緒進行變更。
情緒是在走動的,是在流動的。
而同樣的音色,從一開始斬釘截鐵的高亮,逐漸變得有那么一絲絲的灰暗。
音樂之中的情緒也變得低落了起來。
如此細微劃分的情緒轉變,如水到渠成一般自然,根本看不出任何一絲絲人為的痕跡在其中。
恐怖,震撼。
即便并沒有多少人能夠聽出傅調在其中所運用的技巧。
但是他們都能夠聽出來音樂之中情緒那如同絲綢一般順滑的變化。
伴隨著開頭旋律的結束,音樂也來到了真正主旋律的部分。
傅調的右手收回,只留有左手還放在鍵盤之上。
小拇指輕輕壓下,如同天平一般,經過食指,壓到了大拇指。
或者說,如同時鐘一般。
音色帶著一絲絲的灰暗。
傅調的腳下輕輕踩著踏板,帶著一抹低沉的回聲。
就如同深夜之中的老式吊鐘所拉出鐘聲,孤獨的響起。
在這鐘聲之下,傅調的右手無比優雅的抬起,落在鋼琴鍵盤之上。
暗淡的音色在中音區響起。
悲哀的旋律在鋼琴之中緩慢升騰。
猶如暮色之下,一人在舞臺之上舞蹈。
Lassan,拉蘇,意味著緩慢。
這是緩慢的獨舞。
這是悲傷的獨舞。
她在空無一人的舞臺上,如同被遲滯一般舞蹈。
內心的激情被壓抑,心中的火焰卻不停地沸騰。
悲痛的往事在音樂之下流淌而出。
在主旋律的聲音之下緩慢的歌唱。
在滯緩的節奏襯托下,低沉壓抑的旋律蘊含著巨大的悲痛和憤怒,是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
如此痛苦的詮釋,在傅調的手指之下變得意味深長。
震撼。
遠超之前肖邦的震撼。
相比較之前肖邦大家對于傅調技巧上的震撼,在這邊,眾人其實所感受到的更多則是對于傅調音樂表達上的震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