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說高句驪國相大對盧得來,見自己看著長大的‘東川王’高優位居不聽自己苦口婆心的勸諫,依舊興致勃勃想要冒犯魏國這個強鄰,憂心不已。 不僅如此,為高句驪立下汗馬功勞,保護了高句驪大半輩子的自己居然還被大王所嫌棄,這讓得來徹底寒了心。 彷徨無計的得來,不知不覺便來到了歷代先王的陵前。 得來看著王墓,神情有些恍惚,他不禁心想:高句驪如今已傳十一世,難道就要在郊彘這孩子手上滅國了嗎? 自己少年時期,就被今上伯父-九世‘故國川王’伊夷模看重,自己的父親,便是伊夷模麾下的重臣。 伊夷模本是八世‘新大王’高伯固的次子,高句驪的王位本不該由他繼承,但大王子高拔奇貪淫無道,因此當年得來那熟讀諸子、初出茅廬的父親,和一眾幕僚這才竭盡全力幫助伊夷模,打敗了大王子拔奇,扶保他登上了高句驪大王的寶座。 三十多年前,‘故國川王’伊夷模駕崩,由于國無儲君,只留下四個王弟。 先王乃是十世‘山上王’高延優,也就是高位宮,正是‘故國川王’的三弟,他雖不是最年長的王弟,但自幼便聰穎異常,且擅長騎射,武藝非凡,長大后更是待人寬厚仁愛,因此最得人心。 自己拼盡全力扶保其登上王位,大王弟自然不服,且當年大漢式微,聽聞延優仁勇,恐威脅中原,因此暗中教唆大王弟起兵反叛。幸好自己和先王早有準備,一舉便破解了這場陰謀。 得來遙想當年先王‘山上王’延優在世之日,國家雖無今日之強,但先王卻滿懷熱誠,一心想要讓高句驪一族過上安生的日子。滿腔抱負、一身才華、一腔熱血的自己也一直在盡心竭力的幫助著先王。 終于,在兩人的努力下,他們和南邊強大的中原魏國通了邦交,學來了中原人的文字書籍、耕作技術、鎧甲兵器的冶煉方法,以及衣冠禮儀,還獲封了中原皇帝賜予的封號。 不僅如此,七八年前,公孫淵自稱燕王舉兵犯魏,大魏太尉司馬懿率步騎四萬,與大魏幽州刺史毌丘儉合兵一處,與公孫淵對壘遼東。先王還派了大加率領五千精兵相助司馬懿和毌丘儉,成功滅掉了公孫淵,消滅了公孫氏這個宿敵,成功一雪了前恥。 就這樣,高句驪終于一步一步朝著祥和安樂的方向發展了起來,但好景不長,高延優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沒能多享受幾天太平日子的他,終于在前些年一個寒冷的冬天溘然長逝。 先王僅有高優位居這一子,由于其出生之日野豬嚎叫,故為其起了個小名,喚作‘郊彘’,先王崩后,身為太子的郊彘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高句驪的十一世‘東川王’。 郊彘少年時,便和他父親一樣,勇力過人,鞍馬嫻熟、擅長騎射,常常在與相鄰的辰韓、馬韓等諸韓族的小戰中大放異彩,深得先王延優的喜愛。得來與郊彘本有叔侄之情,見其少年英雄,自然也歡喜無限,對其充滿了期望。 但讓得來沒想到的是,他滿心期待成為一代圣王的小郊彘高優位居,即位之后雖然不算荒淫無道,但卻仗著自己的武勇和父親留下的家底,窮兵黷武,對著周邊諸韓族發起了一場又一場沒有意義的騷擾戰。 剛開始此舉確實讓辰韓、馬韓等國十分懼怕,諸國不斷遣使求和,但這卻讓傲慢輕狂的高優位居變得更加殘暴,后來諸韓忍無可忍,選擇連結了起來。高優位居又率軍攻打,結果一連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