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事已定,接下來便是清理戰場的事宜。 作為皇帝,朱厚熜與朱元璋自然不會在戰場上停留多久,而是轉身又回到了京師,準備安排下一步的動作。 朱由檢已經提前一步返回京師安穩局勢,整理物資以及軍備手段。 朱厚熜身為晚輩,倒是與朱元璋虛心請教一些問題,周圍的護衛兩帝的錦衣衛及驍勇營無數,倒也并不擔心這雜亂的戰場上會出現什么刺王殺駕的反賊。 忽然間,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猶豫片刻后,開口詢問道:“這些天來事端緊急,倒是忘了不少的事情,你說咱的大明傳承了十六代,這十六個皇帝都怎么樣,百姓是否安居樂業?” “額……” 聽到朱元璋這么詢問,朱厚熜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么呢。 明朝的歷史足足有二百八十余年,很長。 如果順著說,一時之間倒是不知從何處說起。 見朱厚熜似乎被一時語塞卡住,朱元璋也明白自己要求的過多,便開口道:“你就說說老四造反的事兒吧,他說他是被逼無奈,不過都是他一面之詞,咱可不能全信。” “大體之上倒是沒什么錯誤,您共在位三十一年,在您駕崩的一年后,永樂帝從北平起兵,同建文帝的大將軍李景隆交戰數次,皆勝,李景隆敗逃,永樂帝打至南京城下,李景隆率眾歸降,城破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蹤……” 朱厚熜倒也沒有藏著掖著,當即與朱元璋說起了靖難之役的大致經過。 畢竟這個事兒在大明太過于知名了,整個明朝功臣集中爆發的,也就只有大明的開國元勛和奉天靖難功臣了,除此之外,勛貴基本上都是零星增加,再無大規模增加的例子。 就連堡宗送了一波后,于少保組織的北京保衛戰,勛貴數量都沒有增多幾位。 聽到朱厚熜的話語之后,朱元璋竟大腦一時宕機。 緩了一陣后,似乎才想起來這李景隆是誰,當即詫異地問道:“李景隆……文忠家的那個小子?他怎么混上了大明大將軍,允炆無人可用了嗎?我大明朝的開國功勛呢?” 他那邊尚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就算是知道了自己將在十六年后亡故也沒有任何懼色,而是反問道:“雖然隨咱開國的將軍們年邁,但還是有人能夠帶兵打仗的,怎么就淪落到曹國公家的小子呢?” “洪武十二年的胡惟庸案,您殺了少量開國武將與大量開國文臣;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您殺了大量的開國武將和少量開國文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