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九章皇太極:什么?要朕援助你而不是你援助朕?!明軍旌旗獵獵,戰火在整個南方蔓延。 戰線是一直在往北方走,尤其是湖南一帶,大明的軍隊甚至已經抵達了長沙城下,終于和清廷爆發了第一場比較像模像樣的大戰。 清廷集結兵力十萬眾,固守城池。 不過這一切都和李友文沒有關系。 被俘虜之后,李友文便一路從湖南被押往了廣西,李友文一直以來惴惴不安、惶恐莫名,生怕‘長毛’給自己活剝吃了去,但沒想到的是,抵達廣西之后,他竟然被編入了軍團之中。 沒錯,編入了長毛的軍團! 這可把李友文嚇壞了。 李友文算是家道中落,他的二爺以前在康熙爺一朝時,考過秀才,因此從小倒也算是聽了不少故事長大。 他聽說過,在以前有一種打仗方法,就是讓炮灰沖在前面送死,等消耗的差不多了,真正的精銳才會上……這種打法來自于八旗。 不過讓李友文沒有想到的是,他被編入了‘大明第一生產建設軍團’的軍列之中。 分給他的并不是紅纓槍、樸刀之類的武器,更不是火繩槍、燧發槍這樣的火槍,分給他的只有鋤頭和釘耙、鏟子。 這倒是讓李友文有些詫異。 與其說他是士兵,倒不如說……他是農夫。 當然,和農夫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每晚吃飯的時候,都會有文官來給他們講歷史,同時還有康熙朝的八旗兵親身講述八旗兵的所作所為,這一幕幕無疑不是讓這些建設軍團的士兵們感到憤怒。 除此之外,每天翻土播種之余,他們還要被來自大明的軍官操練,聽說這些軍官都是來自于‘大明第一學府國子監’的武科生。 李友文不明覺厲,不過在這個生產建設軍團之中,每天大明軍隊都提供兩頓飯,晚上還能聽歷史故事,這讓李友文已經很滿足了。 聽說,每個月還能領到幾百文的軍餉,這更是讓李友文振奮不已,發誓要為大明效忠! 什么?長毛? 都是那些清妖污名化罷了,我大明乃是華夏正統,那些清妖懂個屁,留那種惡心的辮子,才是妖魔! 李友文義憤填膺,甚至恨不得馬上加入前線的隊伍,對清妖進行征討! 李友文不是一個人,他是建設兵團的一位位士兵。 他只不過是一個縮影。 整個建設軍團在桂林、柳州一帶迅速開墾良田,同時也負責修補城墻,部分時候還要負責維穩治安。 這就是朱厚熜對他們的第一步轉變。 在康熙朝的時候,大明的軍隊第一次攻打其他位面,不太懂當地情況,只是草草的將投降的降兵編成新營,隨軍出戰,而戰俘則是關在戰俘營里,等待戰爭的結束。 說實話,弊端很大。 一方面,那些降兵的軍紀、素質遠不如大明的軍隊,只有在和大明軍隊一同行動的時候,才有些戰斗力,不破壞當地秩序,一旦讓他們單獨行動,大概率是要重新投敵,回到清廷的懷抱的。 而如今,利用這些俘虜,朱厚熜正好可以實驗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成立了兩個建設軍團。 每個軍團有五萬人,可以說是大大超過了戰斗序列,人數從兩千到一萬五千不等的營級單位。 其中,有戰俘。 當然,也有當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主動參軍的。 這十萬人,朱厚熜完全不指望他們上戰場殺敵立功,因此只是給他們洗一洗思想,鍛煉一下,負責耕地、運糧、修城墻等等瑣事便好,名為軍團,實為民夫。 當然,每一旬,必須要有兩天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起碼要能根據軍官的指令,展開某些陣型。 想要向后世差不多名字的軍隊相比,這是不可能的。 但對于現在的朱厚熜而言,勉強夠用。 大明打下來的城池,不能隨手一丟了事,是需要有軍隊駐守的。 因此,這就是生產建設軍團的作用。 一方面在當地進行生產建設,另一方面還能夠駐軍在那里,震懾蠢蠢欲動的遺老遺少。 同時,還能對國子監最新畢業的武科生進行一個‘實習’,優秀畢業生將會配往一線戰斗部隊,成為隨軍參謀或基層軍官,而成績一般的軍官,還是在生產建設軍團實習,等明白了怎么指揮,再去前線吧。 生產建設軍團的成立,總而言之,利大于弊。 不過同時,朱厚熜也在考慮,將前線戰斗序列,也集結成軍團的形式。 之前,軍隊分成一個個營,其實是為了便于掌控,每個營的主將都是不同的,他們掌控的軍隊數量并不是全部,就算是突發特別情況,那也是有人想造反,有人不想造反,自然能夠牽制,使得造反派的實力削弱。 如果需要出征,那么便從朝廷委派一個主將,率領兩三個中央營、七八個地方營以及當地邊軍一起出征,這樣組成的情況,是最符合皇帝心思的:沒有軍隊可以造反,不會發生宋朝時經常發生的兵變。 而軍隊,也會被非常容易拿捏,僅僅需要一句‘今日校場發餉,不必帶甲’,便可將一支精銳葬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