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命777年2月,上林盛會拉開了序幕。上林盛會由來已久,是在上古紀元的時候,陳家一位老祖偶然發現了上林東邊的秘境,然后經過幾十代人的不停探索,確定這處秘境名叫“烈難天”,是原初時代的一位賢人“呼烈難”的安葬之地,也正是這位賢人所創造留下來的。 賢人,是人們對于為人族做出過卓越貢獻的或者創造出巨大成就的的人的尊稱。賢人并非全都是修行者,也有許多是在人族剛剛誕生沒多久的蒙昧時代與火種時代的人祖們,還有許多則是人族開始修行符箓一道之后,發現法則,發明符箓,完善符箓修行體系的人。 人的歷史在這里被分為幾個階段,依次是蒙昧時代——火種時代——原初時代——上古紀元——中古紀元——近古紀元——朝圣紀元——詔命時代。蒙昧時代和火種時代是人族剛剛誕生沒多久的時代,在蒙昧時代,人們茹毛飲血,只會使用些簡單的工具,而到了火種時代,人祖“燧”發現了火,并成功駕馭了火,使人族進入了嶄新的時代,逐漸擺脫了黑暗與愚昧,文字、繪畫、音樂、房屋衣服等等能大幅改善人類生活的東西爆發式地出現了。 再到原初時代,人祖“皋”第一次發現了世界中有一種力量,并成功地使用黃色符紙使用出了這種力量,于是“符箓”的奧秘第一次展現在人類的眼前。符箓的出現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發展速度,人類迎來了生產力的大爆發與社會的大踏步發展。 而后面的上古紀元、中古紀元以及近古紀元則是平穩的發展期,符箓一道逐漸有了成型的體系,人類社會中一個個國家出現,人類也逐漸強大,最終成為了天地的主角,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但好景不長,由于幾個時代下來,人們越來越依賴符箓的力量,在下個時代衍生出了狂熱的宗教信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這也是這個時代叫“朝圣紀元”的原因。在這一時期,社會的發展停滯下來,甚至有所退步,大陸上名為“圣一教”的宗教統治了人類,并且出現了“朝圣者”的暴力組織,強迫人們向宗教低頭,如若不然,則被認為是“異端”,用刀劍鏟除。 這一時期,整片大陸仿佛又回到了黑暗蒙昧的時代,“符箓”淪為了宗教加強統治的工具,符箓一道的發展徹底停滯,甚至很多書籍都被焚毀,導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退步。但這一時期并不是完全沒有發展進步,正是由于宗教的出現,人們才發現世界中真的有神靈,但卻沒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只是發現了可以引渡神靈的力量附著在符紙上,增強術法的威力,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修行體系。 直到時代的末期,一位賢人“易長天”站出來反抗,帶領著被壓迫的人推翻了宗教的統治,讓人類重新回到了光明之中,人類又重新開始發展起來。 這就是詔命時代,在這一時代,人們重新確立了天地自然唯一的思想觀念,思想重新被解放,社會重新向前邁開步子,符箓一道又繼續發展起來,人們開始擁有“研究思辨”的思想,這也是“學塔”的來源,人們通過建立學塔來研究天地自然,研究符箓,抱著嚴謹思辨的態度面對一切未知,而不是盲目地寄托于宗教和神靈的身上。 可以說,這片大陸,歷史悠長而久遠,這也是誕生出這么許許多多賢人的一個前提。沒有悠久的歷史長度,就沒有人類一次次的試錯,一次次的進步。可以說,沒有人不想成為賢人,但賢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 呼烈難正是其中一個,在原初時代,他用自己的一生研究五行輪轉之道,最終完善了符箓的五行理論,發展了修行體系和符箓一道,成就了“賢人”之名,名垂青史。 “烈難天”不單單是呼烈難的安葬之地,更是呼烈難留下的傳承所在地,所以每次上林盛會開始時,總能吸引一大批人來,為的就是入秘境中尋找機遇,看看自己能否有機會得到傳承。 今年也同樣如此,各地的人陸陸續續進了上林城,等待著秘境的開啟。這時候,是上林城最熱鬧也是警戒程度最高的時間,陳家派了許多修行者和士兵,分別把守在上林城的各個地方,城門處盤查的士兵不敢懈怠,街道上每隔一刻鐘就有一隊士兵巡邏過去,陳家和一些重要建筑也都有修行者細心守衛著。 不怪陳家如此謹慎,上林盛會雖然給上林城帶來了繁榮,但也有許多次出現過,殺人奪寶,仇家對攻,素不相識的人結下恩怨,還有不少修行者殺死平民的事例,這些事情發生過后,陳家就跟著立下了規矩。 也正是因為這樣,陳家才能贏得民心,得到最廣大百姓的支持,才能穩坐上林城城主位置,畢竟修行者終究少數,平民百姓才是最多的。陳家立下規矩,當然會有人不遵守,但陳家實力高強,麾下修行者多如牛毛,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破壞規矩的人自然消失在世界上了,陳家的威嚴也就立住了。 故而,現在,雖然上林城內的人比以往多出了一倍,但在陳家的威嚴和安排下,一切顯得井井有條,沒有一絲一毫的混亂。街道上生意繁忙,陳家還專門城內東邊開辟了一處空場地,用作修行者之間的交易使用,喚作“上林交易會”,引得無數修行者來到此地或擺攤售賣,或拿著絎尋找著好東西。 除了一般的修行者,來的不少還是上林下轄的城池的城主家族,像上林以西的“藍寺城”,以城內有一座通體海藍色的寺塔而得名,城主家族乃是“包”家,這次也是家主包闐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一群門客來到上林。 還有南邊兩座城池“墨伊城”的“焦”家和“水碓城”的“駱”家,這次也是準備充足,聯手而來。還有西南邊“珀易城”的“易”家,東方“巴塞城”的“步”家,東北“沃思城”的“肖”家,北邊“博邇城”的“莫”家等等,各地城池家族都來到了上林,不單單為了參加上林盛會,同時也是向陳家匯報十年來的工作并進行上貢。 這種上貢行為并非強迫的,而是自發的,陳家當年來到上林地區,勵精圖治,不單單自己發展起來了,更幫助了無數小家族,使他們團結在自身周圍,這些家族發展到現在就是各個城池的家族了。這些家族和陳家簽訂盟約,表示尊崇陳家為上林地區之主,陳家給這些家族城池作為安身發展之地,代陳家治理上林地區,這些家族為感激陳家恩德,于是自己加了一條約定,每十五年上貢一次,但后來由于上林盛會的存在,于是就改成了十年一次。 平時的時候,這些家族和陳家之間也許少有來往,但上林盛會時期,則必然要來向陳家匯報治理工作,若是治理不好,則要在各個家族的見證下記一次過,累計三次則要驅逐出上林地區,換一個家族來管理城池。 各個家族好不容易有了一塊地,哪里會不認真治理地方,然后被踢出去呢,所以一個個也是卯足了勁努力發展自己的城池,再加上上林盛會帶來的發展機遇,上林地區是一年比一年好,發展的速度一直是很快。 這些家族每次過來也不是只帶上參加上林盛會的人,跟著的還有商隊,大筆錢財,各自治下的特產,過來上林貿易,以及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再用這些東西發展城池,從中得到的利潤至少都得翻一番,一個個賺的肥著呢,一個個也就更加打定主意跟著陳家混了。 陳家也從中得到不少好處,不管是商業貿易之間抽出的稅,還是每個城池的上貢,還有各地特產的買賣,以及每次盛會期間無數修行者的消費,陳家賺到的利潤十分豐厚,之后再用來發展上林城,如滾雪球一般,越賺越多。 這也是上林盛會這樣隆重的重要原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沒有利益的驅使,上林城和陳家也不會發展到如今的地步。陳家也正是利用利益將各個家族和自己捆綁在一起,有陳家一口肉吃,就有其余各個家族一碗湯喝,再加上勤政愛民,受民愛戴,陳家如今可謂是如日中天,發展到了一個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