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到病人,舒安歌一下子恢復了專業性:“傷者年紀如何,意識是否清醒,骨折處是在大腿還是小腿?” 這些問題很重要,舒安歌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合適的行醫計劃。 說句不太好的話,倘若病人受傷實在太重,在沒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和藥物下,她也沒太大把握將人救回來。 救援界認為,地質災難發生后,存在“黃金72小時”之說。 在這個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開一塊土,多探索一間房屋,都可能會給給傷者帶來透氣和生命的機會。 世界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所以舒安歌必須做好取舍,抓住“黃金72小時”,救助更多的人。 “災民一二十歲的年紀,小腿骨骨頭露出,大腿可能骨折,目前意識還算清醒。” 賀瑞豐將受傷災民情況簡單陳述后,舒安歌蹙起眉頭,有些遺憾道:“這么年輕,就碰上了這樣的災難,希望他能早日挺過來。” “嗯,他求生意志很頑強,希望能熬過這一劫。” 親身執行了數場救援后,賀瑞豐比誰都想那些被千辛萬苦救出來的人,都能順利的活下來。 每個幸存者,在得到營救時,眼睛里都會迸發出求生的光芒。 賀瑞豐不想看著那些充滿希冀的目光暗淡下來,更不希望那些充滿希望的亮光熄滅。 “放心吧,我會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災區人民。” “云中目前情況還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有余震發生,你在為病人治療時,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從兩人見面后,賀瑞豐一直在提醒舒安歌注意安全。啰嗦的背后,藏著他深深的愛意。 (嗷嗚,最近藍橋跑南京了,一直在跑路,沒時間碼字。明天要趕火車,所以下一章重復了,明天上午再替換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