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更多時候,士兵們在辛苦之后,挖出來的是一具具遇難者尸體。
生命在天災之前,是那么的脆弱渺小,有一家人同時罹難的,也有一瞬間失去所有親人的孩子。
天氣轉晴,氣溫也在回升,災民遺體和動物尸體,漸漸開始腐爛。
為了讓那些死于災難中的百姓,能留下確切的身份,骨灰留給親人認領,士兵們需要辨認、建檔、拍照、采取生物樣本。
這些士兵們多數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很多是頭一次執行這樣的任務,更是第一次經歷這樣慘烈的傷亡。
但他們在處理遺體時毫無怨言,同時對遺體心懷憐憫和敬意,一絲不茍的執行工作。
賀瑞豐一直想再度參與到救援中,但他的傷口在養了幾天后,有惡化跡象。
在舒安歌的堅持下,他在臨時機場建成之后,被送往星城部隊醫院接受治療。
不過半個月,當傷好的差不多后,賀瑞豐立馬又回到災區,協助進行災后重建工作。
兩人分隔兩地,只能靠手機進行聯絡,在各自戰斗的過程中,兩顆心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著。
舒安歌在災區支援了一個月,在當地醫療步入正軌,各處前來的醫療援建者到位之后,最早來的一批醫療隊陸續撤退了。
他們走時,曾接受過醫療隊幫助的災民們依依不舍的前來送行,許多人淚流滿面,不斷向他們致謝,同時送上祝福。
在災區待了一個月,舒安歌整個人瘦了一圈,皮膚也變黑了許多,不過身手變得更矯健了,頗有幾分巾幗豪杰的味道。
醫院體恤舒安歌以及兩個前往災區支援的同事辛苦,給他們特批了三天假,讓他們和家人團聚。
一場地震,百萬人受災,數萬人死亡,這場百年不遇的災難,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災區受災及救援情況,在各大新聞媒體上,24小時滾動播放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