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dāng)前的紡紗機十分落后,對人力要求極高,一次只能紡一根紗,跟后世機械化生產(chǎn)相比,簡直比蝸牛還慢。
但這個時代,離電氣化智能化太遙遠,舒安歌能做的就是做一些符合生產(chǎn)力的改革。
笨重的紡紗機搬來之后,舒安歌買來工具,開始動手進行改裝。
她幾乎將紡車徹底拆掉,然后重新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紡車。
笨拙的手搖紡車,在舒安歌改裝下變成了由四根木腿組成,同時有轉(zhuǎn)軸和滑軌,一次可以紡8根紗的豎式紡紗機。
經(jīng)過舒安歌改造后的紡紗機,提高了八倍工作效率,同時保障了原有商品質(zhì)量。
對于擅長木匠的舒安歌來說,這些改造都是小意思,她要是愿意,可以用木頭造出一臺計算機來。
對于紡紗機的改造只是開始,舒安歌怕推出太過新潮的技術(shù),過于驚世駭俗。
所以,打算后續(xù)逐漸增加紗錠數(shù)量,從8個增加到20個、40個甚至80個,全方位進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
喬伊斯在見到舒安歌改良后的紡紗機之后,簡直傻了眼,用無比震撼的神情,將紡紗機從頭到腳贊美了一遍,最后提出高價入股。
舒安歌并不擔(dān)心喬伊斯或者其他人,竊取她的商業(yè)機密,自己制造出同樣的紡紗機。
這些都只是最簡單的生產(chǎn)工具,舒安歌要做的東西太多了。
只提高紡紗技術(shù),不提高織布技術(shù),會導(dǎo)致紗線過剩價格下跌。
所以,舒安歌還要改良織布機,此外人力終究有限,想要實現(xiàn)大生產(chǎn),需要推廣水力、蒸汽機乃至電力。
喬伊斯愿意入股,不僅僅因為這幾臺令人驚嘆的紡紗機,更因為她勾勒出的種種宏偉神奇的構(gòu)想。
一想到,她擁有那么多奇思妙想,喬伊斯就熱血沸騰,簡直以為自己遇到了降臨人間的造物者。
如果不是造物者,怎么能制造出那么多神奇的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