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她挑的都是上百年的人參和靈芝,往地上一放,立馬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先是一小撮人圍了上來,接著圍在她身邊的人越來越多。 若是普通人被這么多人圍起來,早就緊張了,舒安歌笑吟吟的介紹著竹簍里的藥材,豎著耳朵從周圍人的議論聲中,判斷出這些人參和靈芝的市價。 很快就有人過來出價了,也許是太多人圍觀的緣故,出價的人也沒把價格壓得太低。 六國之間貨幣尚未統一,除金銀之外,錦帛和糧食也是通行的交換物。 舒安歌打聽了市場上馬匹的價格后,沒計較太多,爽快的將竹簍中的人參和靈芝,按照市場價罵了出去。 若細究起來,這幾筆生意舒安歌其實是吃虧了,人生和靈芝有價無市,她要是拖久一點,還能多賣一些錢。 話說回來古人云吃虧是福,這句話十分有道理。雖然舒安歌再耽擱一段時間,能再多賣些錢。但她懷揣數金,又生得太過年輕,怕是要惹人覬覦,生出禍端來。 賣了靈芝和人參之后,舒安歌在市場上挑了一匹膘肥體壯的馬兒買下來,接著又買了馬鞭,匆匆忙的上了路。 戰國末年,馬鞍、馬蹬、馬蹄鐵都沒有發明,舒安歌坐在馬背上,隨著馬兒顛簸,實在談不上舒服。 出了城門,舒安歌快馬加鞭一路向西,從趙國前往咸陽,其實取道魏國更近一些。 各國之間經常兵戎相見,趙國人從魏國取道是很危險,一不小心被當做間諜抓起來,輕則變成奴隸,重則丟掉性命。 藝高人膽大,舒安歌擅長模仿各地方言,對于這些混不在意。 在趙國她一口方言,沒惹一個人懷疑,到了魏國,她自然就能假裝自己是魏國人了。 按照舒安歌的計劃,她最遲會在一個月后抵達咸陽,快的話半個月多一點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