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舒安歌在心中默念了這句話,再對比魏國強盜橫行,甚至連送公主聯姻的車隊都敢劫,秦國實在強大太多了。 由于秦國有宵禁,夜里有士卒進行巡邏,離咸陽越近,舒安歌行進的速度反而慢了下來。 秦國戶籍管理比魏國更加嚴格,舒安歌偽造了戶籍之后,每到一城都要拿出來一次,在客棧或者百姓家留宿,也要拿出戶籍為證。 這倒有些像后世的身份證了,坐車、乘坐飛機還有住賓館都需要出示身份證明。 秦國國力雖然強大,但受生產力水平限制,百姓生活水平也沒比趙、魏兩國強太多。 打戰是一件非常耗費國力的事情,人口會因此減少,還要耗費大量糧草,從西邊蠻族手中買馬匹,也要耗費許多人力物力。 即使如此,戰爭就如開了閘的洪水,只要有人將閘拉開,戰爭的洪流就無法阻擋。 各國明明知道戰亂會給百姓帶來痛苦,會影響耕種,仍然會一直打下去。 當其他國家秣兵礪馬為戰斗做準備時,任何一個國家停下戰爭的步伐,等待它的只有覆滅。 春秋時數百個諸侯國,如今放眼望去,還殘存了幾個。 除了戰國七雄外,其它諸侯國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對于眾諸侯國來說,這是一個怪圈。 想要國家長久,就必須打仗,但戰爭又會讓百姓流離失所,國力不斷衰退。 秦國軍隊實在太過勇猛,嬴政登基之后,很多國家在面對打仗時,選擇割地媾和。 正如后世所說,諸國向秦國退讓的后果,如同抱薪救火,只會讓秦國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愈發衰落。 這是不可違逆的歷史進程,舒安歌要做的就是和嬴政一起,加快歷史的發展。 漫長的奔波之后,舒安歌終于到了咸陽。 作為秦國都城,咸陽城墻高達數十丈,每一塊城磚上都鐫刻著歷史低點痕跡,人口也遠超其它城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