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孝成王駕崩了,當(dāng)了多年老太子的趙偃繼位。 這趙偃正是原主的頭號仇人之一,那個色迷心竅,一心想要霸占明蘭的老色鬼。 騙了明蘭入宮的人是趙偃的兒子公子遷,此時尚未被立為太子。 趙偃登基之后,任命樂乘取代廉頗成為趙國大將軍,廉頗不得重用,幾乎處于半養(yǎng)老狀態(tài)了。 舒安歌對此很是唏噓,那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學(xué)過歷史的幾個人不知道。 從各國君主行事上來看,不難分析出為何最后統(tǒng)一六國的是秦國。 秦國悍將如云,秦王依舊求賢如渴,趙國只有廉頗一員老將,國君還對其心存猜忌之心。 趙國自斷臂膀,可不是一日不如一日。 舒安歌每日幫著宮中訓(xùn)練衛(wèi)士,閑時與嬴政談一談國事,兩人倒有點兒君子之交的意思。 兩人之間好感度到了60,嬴政在她面前,還總是淡淡的,只提當(dāng)前的事兒,從未講過在邯鄲時的經(jīng)歷,遇到煩郁之事也常一個人呆坐著。 舒安歌知道他過去在邯鄲的經(jīng)歷有些不堪,但也找不到緣由開解他。 說來也巧,新趙王登基之后,舒安歌與王翦談?wù)摃r政,不知怎的聊到了各國互派質(zhì)子上。 舒安歌靈機一動,心頭生出了一個好主意。 她原想完全獲得嬴政信任后,日后親自領(lǐng)兵打仗,踏平邯鄲,以報原主之仇。 眼下她又有了另一個主意,各國之間互相派質(zhì)子乃是常事,她不如讓嬴政與趙國談判,將公子遷送到秦國做質(zhì)子。 自從長平之戰(zhàn)被坑殺四十萬軍士之后,趙國國力大不如前,新王趙偃又是一個膽小怕事沒什么擔(dān)當(dāng)?shù)娜恕? 舒安歌越想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一時半會兒她還不能帶兵踏平邯鄲,將趙遷弄過來收拾一下還是可以的。 她是個急性子的人,想到就立馬去找了嬴政。 在宮里一年多了,嬴政平日行程,舒安歌爛熟于心,算了時間后在偏殿中等著。 秋天正是瓜果飄香的時節(jié),宮人端上來了色澤鮮美香味誘人的果盤。舒安歌左手拿著黃橙橙的杏子,右手捧著一本刻著兵書的竹簡,一邊吃杏子一邊看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