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除了有能通天地的奇人,大部分觀星者,對于氣候變化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若是旁人說旱災和蝗災之類的言語,嬴政會先懷疑其動機,接著以為對方信口雌黃。 但這話是由舒安歌口說出的,嬴政慎重的放在心上。 旱災是天災,無法避免,但提前知道消息,總能有個預備。往年來,天災害人不淺,隨之而來的人禍也不容小覷。 饑荒會導致貧民百姓餓死,尸體不及時收斂,容易引發疫情。大災之后必有大疫,說的就是這個情形。 至于蝗災,那就更可怕了,蝗蟲過境寸草不生,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怎能經得起這樣的糟蹋。 嬴政沒有將這個消息大肆傳播出去,引起百姓恐慌,不但無益于救災,反而會造成新的災害。 他與相邦商議之后,用呂不韋的人脈,賄賂在各國之間游歷經商的人,讓他們想方設法盡可能多的買糧食。 若是以秦國商人名義大肆購買糧食,一是會引起各國懷疑,二則別國國君會從中作梗。 商人逐利,只要秦國大把撒錢,總有人愿意替他們謀事的。 除此之外,秦王還下令外出征戰的軍隊,每到一地不但要將當地糧倉握在手中,還要保障當地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秦王有令,焉敢不從,秦國將令無人違逆。 商人大規模買糧,粟米及小麥價格上漲成了必然。嬴政趁機將紙張當做稀罕物,販賣到各國去,又賣了一筆。 造紙術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從一開始,嬴政就將紙張的制作方法,把控在手中,由忠心于秦國的士卒來生產。 六國縱然想靠著成品紙張,反推出造紙的方法來,一時半會兒也沒頭緒。 舒安歌一開始沒發覺,等將嬴政一系列行為連到一切,深深佩服起他的行為來。 她以前怎么就沒看出來,嬴政不但是天生的霸主,還是一個天正的奸商來著? 連舒安歌都沒想那么長遠,只想著造紙術可以極大的降低教育及辦公成本,還能靠著物以稀為貴賺上一筆。 哪料到嬴政考慮的那么周到,將短時間長時間的利益全算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