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秦國恐怖的擴張速度,齊國也慌了。
以前對于齊國來說,秦國雖強,但畢竟離得遠,貿(mào)然興起戰(zhàn)事只會勞民傷財。
但現(xiàn)在,秦國硬生生將疆域擴展到了齊國邊境,一頭大老虎盤踞在家門口,是個人都得慌張。
齊國很慌張,秦國暫時不打算動齊國,于是派使臣到齊國,與齊王簽訂了一系列友好互利協(xié)約——這種事兒,秦國已經(jīng)輕車熟路了。
對于齊國來說,未嘗不知與秦媾和如抱薪救火。
但齊國軍隊遠不如秦國將士悍勇,倘若激怒秦國,齊國怕是陷入戰(zhàn)火紛爭之中。
為了求取一時和平,齊王只能捏著鼻子簽下與秦之間的和平協(xié)議。
秦國辦事如此順利,多虧了李斯的獻計獻策,也少不了舒安歌的未卜先知和未雨綢繆。
李斯入秦時,只是相邦呂不韋的客卿,但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得到了嬴政的賞識與重用。
舒安歌與嬴政關系十分親厚,也曾聽過李斯的言論,深以為他剛年過四旬,就修成了一只老狐貍。
離間計,人人都會,但能像李斯那樣,運用的爐火純青的少之又少。
李斯在秦王面前提出:“諸侯名士可以下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后”。
在李斯強大的離間計作用下,各國后院起火,秦國戰(zhàn)場上更加無往不利。
到了秦王政五年時,秦國已然成為盤踞在中原大地上的龐然大物,各國會盟之后,不敢再縱容秦國一家獨大,決定聯(lián)手攻打秦國。
由趙國出面牽頭,楚、韓、魏、衛(wèi)四國從之,一起攻打秦國。
五國聯(lián)軍來襲,舒安歌替秦國捏了把汗,尤其領軍的還是趙國名將龐暖。
嬴政不慌不忙,派秦國軍隊迎戰(zhàn),戰(zhàn)事一時陷入膠著狀態(tài)。
這不是秦國第一次面臨五國聯(lián)軍了,上一次信陵君將秦國阻退在魏國,這次秦國將士們憋著一口氣,要洗清上次戰(zhàn)敗的恥辱。
咸陽城遠離戰(zhàn)爭中心,但五國聯(lián)軍,依然給咸陽百姓心頭蒙上了一層陰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