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秦國國內一片太平,青壯年踴躍從軍建立軍功,老人、婦女和兒童則在故鄉耕種,保障軍需供給。 自從嫪毐謀逆一案爆發后,呂不韋趁著秦王親政,幾乎進入了半隱退狀態,他將武器監制這項差事交還給秦王,由李斯暫作負責,相邦之名也是掛個虛銜而已。 呂不韋不再插手朝政,全身心投入到了《呂氏春秋》的編纂中去,終于在秦王政八年徹底完成。 他將呂氏春秋懸掛于城中鬧市處,提出只要有人能增刪一言,可到呂府拿到千金賞賜,此可謂一字千金的來歷。 呂不韋專心修書,也是變相的向嬴政示弱。 秦國如他所愿,不斷向前,統一天下之勢不容阻擋,呂不韋相信,即使在幾千年后的,他的名字依然能銘刻在史書上。 舒安歌與王翦、蒙武一起,一路攻打到趙國邯鄲,四面圍城,不給趙國王室半點逃生的機會。 秦軍兵臨城下,邯鄲城中亂成一團,王室成員人人自危,太子遷試圖逃跑,結果被秦軍拿下。 打戰臨頭,趙遷如此行為,讓趙國軍隊十分悲憤,百姓更是恨透了王室的懦弱和不作為。 這一次,舒安歌沒有在趙遷身上看到象征著帝王運勢的紫氣,她毫不猶疑,直接下令斬趙國太子趙遷祭旗。 趙國軍心亂,民心更是惶惶不安,秦軍威名如雷貫耳,趙王年紀大了,竟是被嚇到中風。 秦國極擅長離間計,舒安歌派人往城中射箭,勸降趙國軍隊。 趙王中風群龍無首,軍隊在此前戰役中傷亡無數,如今只剩下殘兵而已。 秦王從弟之子趙亮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了趙王,帶人悄悄打開城門向秦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