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和尚言稱白家七小姐與佛有緣,十八歲之前需住在寺中,否則將性命不保。 當時尚是衛州刺史的白劍微與夫人,好不容易得了個掌上明珠,縱然千萬般不舍,顧惜著她的小命,含著淚將女兒送到了靈毓寺中。 說來也怪,白七小姐待在寺中身體立馬康健,家人大喜,將她接回白府后,她又變成了命懸一線的病秧子。 白刺史和夫人,最后只能聽了大師的安排,對外宣稱女兒夭折,將她送到了靈毓寺中。 于是白家七小姐,變成了靈毓寺的俗家弟子瑾竹。 白瑾竹年紀尚幼,在寺廟中的日子倒也悠閑,至少身體康健,風邪不侵。 白家人也沒忘記她,三五不時的朝寺里送香油錢。 要不是大師說了,十八歲之前,白瑾竹不得與血親相認,恐怕白家人會輪流住在寺里陪舒安歌。 靈毓寺臥虎藏龍,來往賓客皆是非凡之人,白瑾竹稀里糊涂的就拜了,武林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何遠子為師——一個武功出神入化的道士。 佛門俗家弟子,拜道家真人為師,原主這也算跨界無雙。 白瑾竹在靈毓寺中漸漸長大,平日里跟著師傅們念念佛經,修習各種技藝,日子過的倒也安寧。 五六歲時,白瑾竹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過目不忘心靈手巧。旁人瞧著她聰慧異常,教起她來更加盡心盡力。 到了七八歲時,白瑾竹迷上了民間皮影戲,便央著師傅空衍為她尋了各種工具,一點點的學了起來。 皮影戲不是三兩日能學出來,單是制不同的皮影就有許多講究,要耗費許多心神和物力。 要不是白瑾竹心思純凈,心無旁騖的撲在皮影戲上,也難學有所成。 白瑾竹只以為自己是山下的孤兒,被寺廟好心收留,為了避免旁人說閑話,平時都做小沙彌打扮。 她十三歲那年,已經成為永安郡王的白劍微,因為得罪朝中佞臣盧方和宦官胡安,被兩人以詩文妄議朝政諷刺圣上之罪參了兩本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