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霍王在眾目睽睽之下擁抱舒安歌,他對她的心意無遮無掩盡人皆知。
擁抱過后,霍王松開舒安歌的肩膀,大步流星的走入靈堂之中。
他結束了一場皇位鬧劇,即將開啟一個偉大的時代?
霍王當朝罷免了宦官胡安和奸相盧方的官職,將二人打入天牢之中。
舒安歌之前搜集的兩人罪狀派上了用場,霍王在拿下皇宮之后,命人在鬧事中宣讀胡安、盧方及其黨羽的罪狀。
老百姓在得知殘暴不仁的留王被霍王當場誅殺之后,一個個歡欣鼓舞。
在確認肆虐多年,犯下無數罪行的胡安和盧方終于被人清算后,百姓比過年還要高興。
要不是還在國喪期間,他們決定要張燈結彩放炮竹,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之情。
宮變之后,京都盡在霍王的掌控之中,他成了大周實際上的操控著,缺的只是一個名正言順登上皇位的契機。
舒安歌多年經營,終于得到了回報,在蘇牧禾的牽頭下,朝中幾位十分有威望的老臣,主動站出來上書,請求霍王力挽狂瀾登基為帝。
支持霍王的人比舒安歌想象中多,因為她低估了大家對胡安和盧方兩大奸臣的厭惡程度。
兩人就像巨大的毒瘤,橫亙在朝堂多年,終于被霍王連根拔起,毫不猶豫的選擇清除,朝中清廉之臣有生之年終于盼到正義歸位。
在朝野上下的一致請求下,霍王推脫了三次,終于順應民意登上了皇位。
福王和慶王在霍王毫不猶豫的殺了留王后,變得老實了許多,參加完葬禮后,沒鬧什么幺蛾子就灰溜溜的回封地了。
皇位很誘人,但活著更重要,對于二人來說野心和性命相比不值一提。
一場戰亂剛剛開始,就被霍王強行鎮壓,舒安歌很慶幸她沒看錯人,大周的百姓也免去了戰爭之苦。
霍王行事殺伐果斷,但他事事以民意正義為先,對待部下和百姓態度寬和,繼位以來幾乎未受半點貶低。
就連殺兄這樣備受詬病的事情,史官們也盡全力替他美化了一番,例數留王罪狀,將霍王的行為解釋為替天下蒼生伸張正義。
當初舒安歌本欲替霍王擔下弒兄的罪名,他親手阻止了她。
舒安歌將霍王的英雄事跡編成戲文,大量印刷之后,發給全國各地的戲班子和說書人,讓他們替霍王歌功頌德。
她經常做好事,贏得了不少丐幫人士好感,他們聽從舒安歌的指派,不遺余力的為新帝歌功頌德。
周惠帝喪期過后,胡安和盧方及其黨羽的判決也出來了。
為了平民憤,鐘承皓沒有大赦天下,他態度非常堅決的判處胡安和盧方剮刑,其他黨羽則按罪行大小論處,砍了好幾個罪臣的腦袋。
霍王不是嗜殺之人,罪行不嚴重的臣子,他選擇罷免對方官職,將其流放到大周需要建設的疆域中。
除此之外,霍王登基之后,開始著手為以前被陷害的大臣翻案,他先封賞了蘇維都等五位大臣的后人,接著發布詔書嘉獎他們的義行。
霍王還洗刷了永安郡王蒙受的不白冤屈,下詔書由白瑾彥繼承爵位,將白氏族人名正言順的從儋州召了回來。
除此之外,霍王特地褒獎了舒安歌女扮男裝為父申冤的壯舉,封她為嘉義郡主。
封郡主這件事,舒安歌是收到詔書時才知道的,霍王為了給她一個驚喜,也算是煞費苦心。
胡安和盧方行刑那日,舒安歌親自到刑場觀看,百姓里三層外三層將即將行刑的法場圍得水泄不通。
好在舒安歌作為受害者家屬,可以直接入內場,近距離觀看二人行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