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天氣還陰沉著,不知雨什么時候會下來。想到原主一家遭遇的一切,舒安歌心就難輕松起來。 她必須盡快找到古文斌,不然他的腿傷得不到及時醫治,恐怕又要誤了這次科考。 想到這里,舒安歌恨恨的握緊了拳頭,強烈的不甘泛涌心頭,這同樣是原主殘存心頭的情緒。 如舒安歌所見,她這次來到的是一個處于封建社會的位面。 原主名叫古婉秀,有一個多病的母親葉眉和比她大三歲的兄長古文斌。 古婉秀的父親古康時是窮秀才,母親是教書先生的女兒。當初古康時家一窮二白,莫說上京趕考,連平日讀書的筆墨錢都難拿出來。 多虧了葉眉父親惜才,主動資助古康時讀書。葉眉年輕時,性格溫婉,又讀過兩年書,在小鎮上是有名的才女加美人。 古康時寄居在葉家,幾次偶然的照面,讓他喜歡上了葉眉,從此對她朝思暮想。 葉先生妻子早逝,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對她十分寵愛。 到了女兒婚嫁時,求娶著踏破門檻兒,有書香門第,也有地方豪富之家。 葉先生擔憂女兒高嫁受委屈,也不舍得她嫁一個滿身銅臭的俗人。于是便想在學生中,找一個品相端正有學識的年輕人做女婿。 剛好,這時古康時大著膽子,讓家里到葉先生家中提親。 古康時雖然家貧,但讀書十分用功又才華橫溢,相貌在十里八鄉也是出眾的。 葉先生暗暗考察了一番他的人品,覺得古康時是一個可造之才,家中父母也是通曉道理的,唯獨家境有些貧寒。 這也不打緊,他只有一個女兒,可以資助對方一番。 幾經考量之后,葉先生將女兒嫁給了古康時。 葉眉嫁給古康時后,沒有因公婆家貧慢怠長輩,對小姑子和小叔子也是關愛有加。 她將嫁妝拿出來供古康時念書,給公婆治病,過門后沒兩年就為古家添丁,生了長子古文斌。 又過三年,古康時第二次上京趕考時,葉娘子生了女兒古婉秀。 古康時第二次趕考因病誤了考期,妻子也沒埋怨,依然勤勤懇懇的孝敬公婆,關照小姑子和小叔。 第三次科考,古康時終于高中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