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海市后,山高皇帝遠,誰知道她在石水村干過什么。 蔡愛國三人精神頭號轉,也跟收到這些包裹信件有聯系。樸實無華的信封,成了他們的寶貝。 為避免三人天天惶惶然的找地方藏信,舒安歌干脆擼起袖子,在牛棚底下挖了個坑,又做了個簡易的木箱,幫他們放一些貴重東西。 她的幫忙,讓三人十分感激。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很快分別的時候就要到了。 得知舒安歌就要返城,三人唏噓感慨之余,對她表達了深切的祝福,同時每個人都盡可能的寫了一兩封介紹信。 他們雖然被下放到農村,但在海市還是有一些交好的朋友的。 雖然不是人人都靠的住,但也不是人人都靠不住,他們衷心希望小姑娘回到海市后,能有一個好前程。 章立海原本就是海市人,在那邊人脈廣,他一口氣寫了四封介紹信給舒安歌,其中就有他的妻子。 舒安歌沒有推辭,她幫助這幾位老人家不是為了回報。 但如果這樣,能讓他們心里得到少許安慰的話,她也不會刻意拒絕。 離別的日子越來越近,舒安歌干活時也有種別樣的感覺。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舒安歌要走的消息,在石水村中傳開了。 村民們倒還好,他們這些城里學生不會甘心扎根石水村的。城里有高樓大廈,有電影院還有大商場,石水村只有窮山惡水。 之前也有知青離開,村民早就習慣了。 但對于還留在石水村的知青們來說,舒安歌離開的消息,像螞蟻一樣在他們心頭爬著。 羨慕么?嫉妒么?那是肯定的。 但同時,還有一種叫希望的東西在他們胸腔中涌動。 海市的知青可以返鄉了,是不是代表著他們也快能回去了。 海市和京市的政策,總是走在國家最前線的,隨著一個又一個知青離開,他們心中離開的火焰也燒的越來越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