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沉浸于愛河的女子,總免不了有幾分癡情。
在與周雍承交心相談后,她更覺得心上人不僅才華橫溢,更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鳳儀郡主深得陛下隆寵,她與宣王世子兩情相悅,自然少不了在皇帝舅舅面前替他美言。
原本帝后二人,想選一個年齡較小的嗣子,親自撫育培養,免得皇位更迭時,朝堂遭受動蕩。
只是皇帝身子骨日漸虛弱,儲君過于年幼,容易被有人左右,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王朝動蕩。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自然將目光放到其他幾位較為年長的王世子身上。
私下而言,他并不想選宣王世子。周雍承此人太執著于功利,他若做了皇帝,極有可能為青史留名,做一些勞民傷財之事。
但其他王世子同樣各有缺點,皇帝考慮到鳳儀郡主傾心宣王世子,他視她為掌上明珠,心中天平就傾斜向了他。
魏國長公主拗不過女兒,在儲君之爭中,站到了周雍承一邊。
但她不像女兒那樣天真爛漫,支持宣王世子的同時,也留了后手。
只要周雍承敢對女兒不好,魏國長公主就敢讓陛下更替儲君人選。女兒若是執意跟在他左右,就動用手中勢力逼他一心一意。
女兒若是想和離,魏國長公主就迫令周雍承和離。
正如周元蓉所說那樣——“她的女兒,不需要為任何人委曲求全。”
謝昭華十六歲生辰時,陛下為她和周雍承二人賜婚,同時對宣王世子委以重任,只是沒正式立下儲君名分。
有妹妹魏國長公主前車之鑒,周元慶打算在臨終前再下傳位詔書。
倘若周雍承只是利用風儀郡主,他不介意將皇位和兵權傳給蕭王世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皇帝和魏國長公主為鳳儀郡主精心考慮,也是人之常情。
但在周雍承眼中,這就是奇恥大辱。
他認為自己能力出眾,足以擔當大任,皇上卻無視這一點。他的萬千表現,還不如鳳儀郡主一句話有用。
為了洗刷恥辱,周雍承借著謝昭華對他的喜歡,不斷攫取陛下和魏國長公主的信任,在京中經營自己的勢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