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陰一陽之謂道也。” “陰陽相合,造化無窮,滋養(yǎng)萬物……故天地萬物,皆有陰陽之別?!? “即是五行之道,亦有陰陽之分,譬如甲乙屬木,而甲木為陽,乙木為陰;丙丁屬火,丙火為陽,丁火為陰……壬癸屬水,壬水為陽,癸水為陰……” “陰陽大化,天地之變!” “譬如男女合歡之法,其表淺,而內(nèi)蘊深也!” “合歡峰之道法,即是如此。” 少陽山上。 一座傳道臺上,一位頭發(fā)、穿著皆是半黑半白的年輕修士安然盤坐,聲音戛然而止。 下方座無虛席。 各峰的弟子們坐在其上,認真思索著對方傳授的感悟。 王魃立在人群之中,眼中若有所思。 合歡峰修行宗旨在這位龐鎮(zhèn)守的傳法之下,三言兩語便盡數(shù)道了出來。 他對《乾坤返還法》中的一些晦澀內(nèi)容,也多了幾分理解。 但距離徹底的掌握,卻還是差了不少。 很快,下方便有修士忍不住起身提問。 傳道臺上的身影神色淡然,一一回復(fù)。 王魃聽著這些問題和回答,倒也頗有收獲。 一直到無人在起身求教,傳道臺上的身影環(huán)顧四周,在王魃的身上微微一頓,隨后越過王魃,對著眾人輕聲道: “可還有疑問?若無疑問,今日便散去吧?!? “多謝龐鎮(zhèn)守傳道!” 眾人隨即起身,朝著傳道臺上的身影恭敬一禮,隨后紛紛散去。 道臺上,半黑半白的年輕修士正欲離去。 卻忽地聽到下方傳來了一道聲音: “龐鎮(zhèn)守,弟子還有一些疑問,懇請鎮(zhèn)守指點。” 年輕修士的眼中倒是并不意外,轉(zhuǎn)過身,看向下方的王魃,微微頷首: “你有何疑問,不妨說來?!? 王魃歉然行了一禮:“耽誤鎮(zhèn)守時間了?!? 隨后沉吟道: “鎮(zhèn)守方才說,陰陽之道衍生萬物,那這么說,五行、風(fēng)、雷等等,也皆在這陰陽之中,那這陰陽、五行,又有何分別?” 年輕修士聞言,臉上微微浮起一絲贊許: “你問的好……這么說吧,陰陽化生萬物而深蘊其中,這便像是一個人的魂,而五行之道,或是其他的風(fēng)雷冰雪等等,此為表,也即是體?!? “人之身體,或許組成繁雜,而魂卻無處不在?!? “但這般說,卻又是將陰陽與五行完全隔開,也并不完全準確,陰陽者,更兼具魂與體之二者合一……這些,你可能明白?” 王魃點點頭。 對方舉的例子很形象,理解起來并不困難。 但目前困擾他的問題在于,陰陽之道,到底如何體現(xiàn)? 就如五行,金行有金行的法力,火行有火行的法力,那么陰陽之道,也有這樣的法力么?又是如何煉就? 這一點,《乾坤返還法》中說得實在是太過晦澀,他也遲遲沒能悟透。 他隨即便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陰陽之道,與五行并不相同,此二者之氣,為造化之機,于天地之中雖無處不在,若無妙法,卻又無處可尋?!? 黑白年輕修士仔細回道: “不顯于外,而見于內(nèi)?!? “一日道成,即能與天地交感,蘊出陰陽二氣,藏于元嬰或是元神鼻竅?!? “既可加持五行及其他法力,又可放出傷敵,還能蘊化萬物……全看你于陰陽之道的領(lǐng)悟偏向何種?!? 王魃微微恍悟,隨即連忙向黑白年輕修士深深一躬。 “多謝龐鎮(zhèn)守指點。” 黑白年輕修士微微搖頭: “不必客氣,陰陽之道奧妙深遠,我便專心于此,卻也自覺只得其萬一……你修的是萬法之道,不必求精深,否則反倒是耽誤了你?!? 王魃聞言,頓時明白對方早已認出了他的身份,連忙又是行了一禮: “王魃謝過鎮(zhèn)守提醒。” “嗯?!? 年輕修士點點頭,遲疑了下,隨后開口道: “若是見著你師父,代我同他說一聲,上次之事,是我錯了?!? 說罷,也不再多言,隨即便飄然隱沒于不遠處的萬象經(jīng)庫前。 “是因為上次在陳國的事么……” 王魃不由得便回想起之前這位龐鎮(zhèn)守出現(xiàn)在陳國,阻止姚無敵擊殺邪神的事情。 微微搖頭。 以師父的性格,說不準早就記在心里頭了。 “到時候勸勸看吧。” 這樣的念頭一閃即逝,他在原地沉吟了一會,隨即便徑直飛往了附近一座看守頗為嚴格的秘境。 …… “照那位龐鎮(zhèn)守的說法,陰陽之道,要到了元嬰境界,才好修行,師父當(dāng)初能在金丹境便融入了純陽之道,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罷了,元嬰之后再想這等苦惱之事吧。” 僅對副殿主、山主一級開放的‘雍脂秘境’內(nèi)。 王魃一邊想著方才的收獲,一邊目光掃過整個秘境。 秘境不大,橫豎也不過十余里。 但靈氣之充盈,卻簡直是他平生所見之最。 而秘境之中由于靈氣的充盈而形成的巨大壓力,也讓他一時有種呼吸都困難的感覺。 此處秘境之中,還有幾位看起來有些陌生的身影,分布在秘境的幾個角落中。 彼此頗為默契地保持距離,防止修行時的動靜影響到了別人。 “看來是那些掛職修行的副殿主?!? 王魃掃了一眼,也沒有多看,防止自己的視線引起別人的感應(yīng),影響到別人的修行。 他一邊整理自己的思緒,一邊找了個遠離其他人的地方,將蒲團等有助修行之物,取出放下。 隨后調(diào)整了一番狀態(tài),便即開始了吐納煉化。 身體便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斗,周圍的靈氣在強大的負壓下,蜂擁朝著王魃的體內(nèi)擠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