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哥,你可別害我,我們朱家人‘不做生意’,只是種的東西多了、養得也太好了,放著浪費,所以才拿出來換點錢,‘貼補’家用。”朱三目光咄咄,十分認真地說道,“我們朱家有族規的,未領‘準許牌’,不可經商。我們是‘耕讀傳家’!” 吳江:“……” ——你別強調了,我耳朵都快生老繭了! ——難怪那些要拋頭露面的事情,都讓我去,還不是因為這個。 “我知道,這魚干、肉干吃起來,沒比其他店里的好多少,但那不是缺了幾味食材嘛。你等著,再過一段時間,等村里收了,配上那幾味食材,你就知道我為什么會推它們了。”朱三點到即止,繼續說道,“這只是一個思路,我們不能只光靠快遞業務賺錢,還得賺點‘外快’。也不用開店,反正哪家要,提前下個單子,我們直接送到他家里去,上門服務……” 如果葉瑜然這里的話,一定會驚訝,因為朱三居然將快遞+上門服務運用到了“自銷商品”上面,這不就是21世紀的“社群團購模式”嗎? 利用“快遞”服務,將普壽城的居民掌握在手里,了解他們的需求,提前“搶”下訂單,然而批量采購相關物品,轉銷給他們。 采購與銷售之間的差額,便是車行的“利潤”,看似微薄,但“薄利多銷”,誰說不是一條賺錢的康泰大道呢? 朱三所說的“缺”的那幾味食材,其實就是“辣椒”。 第一年試種的時候,還被大嘴巴狠狠“折騰”了一番,差點沒能留種。 到了今年,才是第二年。還沒有大面積鋪好,這是產量自然也不會很大,不過做一些辣味食品出來做“招牌”,還是沒問題的。 朱三想得好,卻沒有料到,他最看重的這味“食材”,差點出了問題。 “你是說,你爹以前也遇到過?”本來被大哥提醒之后,朱二想要避著一點,但沒想到人家這回找他,真是正經事,他只能站在了原地,跟人家說了起來。 卞秋穎點頭:“嗯!” 朱二趕緊問道:“那你爹當時是怎么處理的?他有沒有說,是怎么一回事?” 卞秋穎裝著一副想不起來的樣子:“我記得有這回事,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卻有些不記得了……” “你怎么能不記得呢?”朱二急了,“這件事情很重要啊,你趕緊想想,看能不能想起來。” “我已經在想了,朱二哥,要不然,你帶我到地里去看看,說不定我看到辣椒現在是什么樣子了,就想起來了……” 朱二沒有多想,就那么光桿司令地,帶著卞秋穎出了門。 “行,我帶你去地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