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活吧,也不重,要不然不會才兩文錢。村里又不是沒有打短工的人,不信你們回去問問他們,他們每回出去都干了什么,拿了多少錢。” “是,這事經過里正、族長了的,他倆也知道,而且同意了。沒有他倆的允許,我們朱家人也不敢干這種事情啊。” “哎,這位大娘,你們可別亂說,我們朱家可是耕讀傳家,正兒八經的莊稼人,不是商人,別亂給我們扣帽子。你要這樣說,傳到我娘耳朵里,她可就不讓我們當這個中間人了,到時候你們自己找客商商量去。” “你們說得過客商嗎?” …… 不是沒有人想繞過朱家人,直接跟客商討價還價,想要多要一份工錢。可同時,他們也有些擔憂:人家朱大娘能夠搞定客商,是人家有本事,但他們能嗎? 到了鎮上,沖著那些掌柜的,他們都說不出完整的話來,再湊到這個大客商面前,那…… “我跟你們說,這二個銅板還是我娘爭取來的,”負責輿論的李氏繼續說道,“你們真以為二個銅板少啊?只讓你們干半天,還不耽誤家里的活,一天兩個銅板,一個月30天,那就是60個銅板了。你們自己算算,十六個銅板一斤的豬肉,你們能買幾斤了?不行,換成布也行啊……又是家門口,這不是白撿的嗎?” 她還表示,人家本來是想按月算的,一個月給多少個銅板,也就他們朱家人劃了一筆賬,覺得這樣不劃算,才換成了天。 何況這只是第一次合作,要是以后干得好了,人家才愿意繼續把活給他們村,到時候工錢也好商量。 可這第一回要是辦砸了,以后這種活就沒他們的份了。 “這十里八鄉,哪個女人一個月能夠賺六十個銅板回去,還不耽誤家里的一日三餐,怕是在婆家的腰板也硬了。婆家想要吃肉,還得看媳婦的臉色呢。”李氏笑著說道,“當然了,你們現在很多已經是當婆婆的人了,那也沒事,你來干這活,讓你兒媳婦看你的臉色吃肉,也一樣。反正,現在一家只有一個名額,你們自己看著辦。”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朱四嫂,瞧你這話說的,不是看婆婆的臉色,就是看兒媳婦的臉色,這好話一落到你嘴里,怎么就成了糟心事了?” “這哪里是糟心事啊?對于干活拿錢的人,難道不是好事?”李氏故意裝著疑惑地說道,“難道,你們不想讓全家看你的臉色?想要吃肉?行,把老娘哄開心了,老娘掏錢買肉,不開心了……呵呵!不買了,老娘給自己買身新衣服去,氣死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