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與此同時,朱英撒出去的錦衣衛,也都在曲阜極其附近暗訪。 而為了穩住暗中的人,藍玉之后一兩天都沒有再開堂審案,外人也不知道他在縣衙里做什么,倒是看到了在城門口進進出出的騎兵。 像是從其他地方送東西過來,又送東西去其他地方。 藍玉這樣的舉動,還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 這天晚上,一個亮著燭光的房間里,就有幾個人坐在那里,揣摩著藍玉這兩日的作為。 “你們說,這位涼國公,來曲阜,到底是來做什么的?真就是順路過來的?還是專門沖著張來來的?” 他們幾個都算是知情人,知道張來與新鹽之間有點關系,那幾座被嚴格控制起來的鹽山,就是張來獻給朝廷的。 光是這一條,就足夠讓一些人深恨張來了。 所以,張來回鄉后遇到了殺人案,把自己折騰進了大牢,這件事聽著是聽駭人聽聞的,但并非不能理解。 惦記著讓張來倒霉的人太多了,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吶! 這樣的大仇,豈能不遭人恨? 這人說話,其他人沉默了一會兒,才有人開口說道:“或許二者皆有之?” “也是,不過是個小小的商人,能有什么本事引得涼國公專門跑來曲阜救人?這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但也有人提醒眾人:“張來的確是不夠資格讓涼國公專門來一趟,但若是皇長孫出手了呢?以皇長孫的面子,應該可以讓涼國公來一趟了吧?這位涼國公在河南可就一直跟在皇長孫身邊,聽說皇長孫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知道的這是親戚照顧小輩,不知道的,還以為皇長孫已是太孫了呢!” 說這話的人,嘴角撇了下,顯然是有些看不上這樣的行徑。 他們可都是讀圣賢書的人,焉能看得慣這樣上下尊卑都不清楚的人? 再怎么說,皇長孫都只是涼國公的晚輩吧? 皇上也太過偏寵皇長孫了! 竟是連一些道理都不教導皇長孫,聽說皇長孫身邊能待得長的先生,就只有一個方孝孺,這怎么能成? 第(3/3)頁